苗苗最後忍不住多嘴一句。
“齊局抓緊點吃,這東西雖然加的科技狠活,保質期也隻有二十幾個月。”
一句話,成功留住了齊局。
整個單位都知道,苗茗是身體倍棒,齊局也有刻板印象,小苗是這樣的,一看就是會吃一些純淨食物。
這種添加了科技很活的,她居然不反感,倒是勾起了齊局的好奇心。
“這有什麼,這東西隻有二十六個月保質期,要是能有什麼十年八年二十年的,那才叫好。”
在同等價格下,食物的保質期長跟科技很活的添加量是成正比的。
現在是什麼日子,還挑什麼科技狠活,隻要是能多囤幾年,這都不是問題。
東西要是能吃的,添加劑防腐劑多點怎麼了,總比先珍藏著,好幾年後一打開,發黴了,一吃人還中毒。
這倒是個新說法,齊局記下這點,還是趕去開會。
想要大量長久保存食物,這是未來的必然趨勢,下次投票,自己可以改另一方。
齊局去開會,苗茗上麵沒人管,又踩上了縫紉機。
四家人的采購群,每周末已經不再熱鬨,現在是半解散狀態。
崔姨和於叔搬走了,研究院宿舍與一附小區隻有一牆之隔,去宿舍還要經過研究院大門,不方便。
方博和丁博已經把房間騰出來了,他們找的領導爭取的主動權,新來的兩位鄰居也是他們組裡的同事。
方博和丁博占了大間,十六平的主臥,新搬來的也是一對博士夫妻,分了那個十二平的側臥。
玉研究員和許研究員已經有了購房資格,他們在攢首付,現在這情況,最終跟單位申請住房。
兩家湊一起,住了四十九平的房間,人均才十二平多一點,苗茗的三十平都是寬敞的。
周末,七樓三戶人家一起聚會,也是對新鄰居的歡迎,這次人可多了,加一起十二個。
七零一住了四人,兩對夫妻,彼此之間局促又拘謹。
七零二,班姐和班姐都是獨生子女,將兩邊父母接過來,那個小房子足足住了七人。
七零三是最寬敞的,隻住了苗茗一人。
“班姐,你們家這麼多人,怎麼住得下?”
“擠在一起住唄,男生一間,女生一間,也學的小苗,弄了上床下桌,才多了個倒騰的地方。”
七個人怎麼住,真是不好安排,大的要照顧小的,兩邊父母在一起幾十年,也要想著,最後乾脆都給拆了。
班姐領著兩邊媽媽和小斑鳩住主臥,班姐夫領著兩邊父親住次臥。
“是有點擠,還能克服,主臥的門是朝次臥這邊開的,然後架兩張高低床,各自拉上簾子,還算清靜。”
班姐不太願意說這些,簡單描述一句,又換了個話題。
“我們兩家是兩個城市的,都有房,這次汛期也認清了,哪都沒有沒有咱們一附小區安全,乾脆咬牙搬過來。”
前段時間汛期,好幾次信號斷聯,班級和班姐夫聯係不上雙方父母,心裡著急,就怕出了萬一。
尤其是聽新聞,哪裡房子衝塌了,哪哪出了緊急汛情,班姐和班姐夫早就打定主意。
交通一恢複,就各自用人脈買了票,分開回去接,帶著緊要的東西直接搬過來。
四位父母的關係都已經轉到一附小區,班姐家現在水電費,已經拉到了一個可能的極低水平。
“咱們小區那棟老年室,過兩天就要改造了,也改成住房,小區三樓四樓,能搬的搬,不能搬的都要擠到那樓裡去。”
新加入這小群體的玉研究員,說起了她的得到了新消息。
汛期漲水前幾天是非常迅猛的,第一天就能漲上半層樓,然後兩三天一層。
等到十幾天後,就會相對穩定,每地區城市內的進水量和出水量趨於穩定。
統計了這次汛期數據,國家更新了各地宜居樓層,燕京是五樓以上,一附小區樓層高,就是四樓及以下不宜住人。
這個數據,基本能保持長期穩定,一附小區也就隻剩下上三層能住。
就是因為這個,他們倆夫妻一商量,決定趕緊申請房子。
說起這事,班姐夫也感慨,跟研究院買來這房子自住,是用了他的住房資格,這是他們夫妻當時的最優解,多少次想著換房子。
“之前買七樓,是圖便宜,年紀大了,上七樓中間還得歇一趟,早就想著換房子,還好,還好沒急著換。”
苗茗原本以為自己是大隱隱於眾,一個人窩在三十平的小房子裡,怎麼看都不起眼,結果計劃趕不上變化,她住的麵積,算寬敞的。
那對心裡隻有耀祖的父母,苗茗當他們早死了,未來的長期時間內,都隻是她一個人住。
苗茗是這樣,三家鄰居也是這樣,他重新聊回了團購物資這事。
“這事現在做不了,郊外那超市倒閉,除了那,彆的大超市,基本都倒了,隻能去各大市場囤貨,咱們搶不到。”
現在怎麼保障生存是個大問題,汛期一來,整個莊稼地泡在水裡足足一個月,哪來的吃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整個汛期,分到食物和用品都是來自政府調配的,現在汛期結束,關門的商店和超市也開不起來。
“聽說是要開社區超市,就跟上個世紀的供銷社是一樣的,以後都是統一調配。”
這個消息,聽的所有人心裡一堵。
四位老人家從那時候走來的,過去的供銷社是怎麼樣的,憑票購買,定額定量。
“要是這樣,我跟你爸,還有親家公親家母的戶口都在當地,沒轉來燕京,是不是不能吃燕京的供應糧。
要不還是回去吧,我們這麼大年紀了,活夠了,總不能搶小斑鳩的吃的,回去把家裡收拾收拾,總歸能住。”
班姐和班姐夫費了多少人情才把兩家老人帶來燕京,可不能讓他們又走,現在交通不比以往,老人不在身邊,總是擔心的。
時代在進步,之前的經驗,上麵肯定會考慮,總會有辦法。
如果真回到供銷社的時代,那體製內的是最吃香的,苗茗如今的工作和住房就是最優解。
為了歡迎玉研究員和許研究員的這場聚餐,算是不歡而散,苗茗知道以後幾家的關係,算是冷了。
之前是各家綜合下來情況都差不多,所以才一團和氣,現在做不到,人都是有比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