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短劇部……哎,真是跪著賺錢。
剛想到這,旁邊又傳來劉部長無所謂的聲音,“強者從不抱怨環境,但咱們是弱者,沒抱怨強者就很厲害了。人呀,要學會擺爛。”
張部長吸吸鼻子。
敢情丟人的不是你。
“行了,老張,你彆難受了,我估計這片一出,我手下那些編劇才是最難受的。最近影視圈怕是要掀起一場風暴了。”
“嗯,用膝蓋想都知道,今天下午副總肯定又要召開緊急會議了。”
張部長深吸一口氣。
感覺自己好脆弱,像一片海苔。
二人走進公司大門,張部長側頭問道:“你說,這事兒會不會惹怒其他公司啊?”
“不好說啊。他有地位有背景,但這確實有點拉仇恨啊。”
……
文化部的放映室裡,李誌明對秘書說道:“讓咱們的微博以宣傳粵劇的名頭,轉發電影海報。文案中強調一下編劇的精神。支持一下。”
這電影非常符合他的想法。
宣傳粵劇,又呼籲大家用心創作。
這跟當前加強文化發展的政策非常契合,涉及曆史的地方也沒什麼問題。
政策法規司司長周文笑道:“你這是怕他樹敵吧?他在影視界地位挺穩的。”
說到這,他想到了十三郎。曾經風光一時,最終在世俗的碾壓下,陷入瘋癲。
便又開口補充道:“還是支持一下吧。他簡直是跟人家宣戰啊。這種事情,也就得年輕人能做出來吧?”
李誌明笑了笑,“宣戰?那真是做得好。”
有文化自信,才有凝聚力。
現在有些作品,尤其那些拿著政府補貼的神劇……哎,不想說什麼了。
他對秘書繼續道,“你再跟六台建議一下,讓他們聯係東方傳媒,看看什麼時候再放一次這部電影。”
電影上映一段時間後,票房收入趨於穩定時,在電視台播出一次,不會太影響票房。
而且這電影播出一次,或許會讓觀眾想要去電影院買票觀看。算是雙贏了。
……
與此同時,看完首映的影迷、粵劇愛好者也紛紛上網發表看法。
在網友們“絕對值得看!”“這次真沒騙你們啊,騙你們我單身一輩子”的反饋下,一些觀望情況的觀眾也紛紛買票前去觀看。
網上因為《仙劍》結局而產生的“陳狗出來挨打”的言論風氣,也迅速反轉。
一小部分為粵劇而來的老人家聽說導演被年輕人吐槽後,甚至注冊了他們不常用的社交平台賬號,衝上來幫導演說話。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