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終於在老太太拎著背包走下舞台的時刻,這個數字停在了:232,191億。
旁邊的同事走過來,看著這上漲曲線,感歎道:“我去,接下來是文藝團的舞蹈,播出期間漲07,這07可這純是內容拉上來的吧?”
“基本是。”
衝著編劇名聲來的觀眾,會在小品開始前就湧了進來。
期間湧進來的,要麼是奔著內容,要麼是為了下個節目,但下個節目是文藝團舞蹈,沒有吸睛的明星。所以這個漲幅幾乎都來自小品內容。
07看著不驚豔,但這可是電視收視率,專門打開電視看的比例。網絡直播的漲幅則要明顯得多。
站著的同事感歎道:“嘶——真猛啊。比小品開始漲了07。現在是232,這都趕上了開播前15分鐘的吧?”
“對,網絡平台實時觀看人數從104漲到了186,也回到春晚開播第10分鐘了。”
“嘖。”同事盯著屏幕,微微側頭,滿眼感慨。
當初官微發預告,稱陳瀟為“著名喜劇編劇”時,他直接笑出鵝叫。
可如今看來,這名聲怕是要坐實了。
坐著的工作人員回頭道:“你休息吧,九點就要換班了。我也不跟你多說了,得彙報數據了。”
說著,他迅速敲擊鍵盤,點按鼠標。
他們得趕緊把各類數據,彙報給總控製室的導演們,供他們了解場外情況,作出必要的決策。
乾!趕緊乾!
三分鐘後,總控製室裡。
宋越看了眼牆上的直播屏幕,接過助理遞來的平板。
迅速翻了下《打工奇遇》的數據與網絡彈幕關鍵詞分析,滿意地“嗯”了一聲。
雖早知這個劇本很優秀,但親眼看到數據穩步上漲,還是難掩高興啊。
畢竟,他對《打工奇遇》最大的期待不是收視率,而是輿論。
關鍵詞分析裡,高頻詞彙有:笑死、藝術家、真功夫、誰、物價、墨寶、貨真價實、春晚、最好看、好看、值得……
顯然,今年輿論能提升不少。
想必那天在地鐵裡遇到的兩個小孩如果看到了春晚,也會感歎一句“豬真能上樹了?!”
想到這,他自己都被自己的想法逗笑了。
想什麼呢?
他迅速收回思緒,把平板還給助理,“《打工奇遇》反饋很好,讓宣傳組立刻加強宣傳這部小品,並且強調預計十點多播出的《賣拐》與這部小品出自同一個編劇,把十點前後的數據拉上來。”
“好的。”助理接過平板。
總控製室裡充滿忙碌的氣息。
舞台後方也是如此。
剛剛表演完,從舞台側麵的出口走出的演員們長長地鬆了口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