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十日已過。
煉器遺跡峰頂石屋中,砰砰的錘鍛之聲,仍未斷絕。
此時,李卓陽的肉身上,滲出的暗紅之物,越來越少。
而其肉身也感覺越來越輕盈,掄錘的速度,更是也越來越快。
地麵上,那塊不知是何材料的石頭,如今已經縮小了十多倍,目前差不多隻是手心大小而已。
而且,在無數次錘子的鍛擊之下,石頭的溫度已然達到了沸水的數十倍,質地變得更加柔軟。
李卓陽見此,心知已然到了可以塑形的階段,故而連忙控製掄錘的力度,改為輕敲側擊。
不多時,一柄與凹槽形狀完全一致的鑰匙,便已誕生。
待鑰匙冷卻後,李卓陽連忙將之放到了那處凹槽之上。
果然,鑰匙與之極為契合,剛一放入其中,便陷了下去,而後此處地麵驟然發出一陣摩擦聲音。
片刻後,一處地板竟然緩緩平移,露出了下方一個淺淺的石匣。
匣中彆無他物,隻有一枚玉簡。
這就是上古煉器心得?
李卓陽見之,頓時有一絲激動,連忙將之拿起,貼上了額頭。
不過,說來也怪,石室內的重力禁製原本最大,壓製的神識已然無法探出識海。
可這枚玉簡貼上額頭後,竟然無需神識探入,直接便有一道清涼感覺,滲入了識海之中,一段信息隨即在識海中顯示了出來。
“餘自上古秘境中,見此鍛器之法,心下甚喜,將之收入囊中。”
“上古之時,尚無煉器之說,隻有鍛器之法,而今卻多為火力煉器之法。”
“以火煉器之法,可獲取精純材料,且能縮減人力;鍛器之法,可突破材料限製,達到點石成金之效。”
“二者孰優孰劣,餘一時不可得。”
“修仙之道,漫漫萬萬載,古之法未必勝過今之法,今之法亦未必勝過古之法。吾輩修士,可尊古卻不可崇古也,亦當自強,再創新法。”
“另,屋內鍛錘,乃密紋重金所製,此物極重,卻不可通導靈力,除做鍛錘,彆無他用。屋內黑石,乃天外烏金,亦不通導靈力,要之無用。”
“置二者於屋內,隻為有緣者體會上古鍛器之法,切勿將之帶出,切記切記。”
玉簡之內,文字不多,信息也極為簡潔。
簡單來說,就是不知道是哪位修士,見到了一處上古遺留的煉器遺跡,覺得與如今的以地火煉器的方法大為不同,故而將其留了下來,而且還找了密紋重金做了鍛錘,找了天外烏金用作鍛造鑰匙的材料,專供修士體驗鍛器之法。
看完玉簡內容後,李卓陽也不知該高興還是該無語。
這上古煉器心得說起來,無非就是讓當今的煉器師,適當結合上古的鍛器之法,改進火力煉器之法而已。
李卓陽得到後有用嗎?確實有用!
一是他有玄天寶鑒在手,提純一道已經做到了極致,但受製於材料品階所限,極品法寶卻不是想練成就能煉成的。
二是,李卓陽的肉身極為強大,憑借此施展鍛造之法,得心應手。
但其他人得到後有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