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和張飛接受了劉備半個多時辰的思想工作才勉強同意了劉備的安排,表麵上服從,這才離開了現場。
劉備並未對兩人說起“穿越門”的事情,關羽傲氣十足,張飛喝酒誤事,和他們說了此事,隻怕情況會更壞。
譬如張飛,喝酒之後萬一胡言亂語將“穿越門”之事說了出去,那完蛋了,天下群雄都要來討伐他劉備,興複漢室的夢想隻怕很快就會成為泡影。
關羽不會將“穿越門”之事泄露出去,但隻怕關羽的傲氣會比以往更甚一籌,此後率軍征戰隻怕還要步曆史上的後塵。
所以,思慮一番之後,劉備選擇了隱瞞。
這事諸葛亮也是同意的,“穿越門”之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人多嘴雜,言多必失。
“隻怕二人並未真正心服,後續還需多加勸導才是~”
望著兩人離去的背影,劉備歎了口氣,他如何看不出兩人是口服心不服?但他現階段能做的也就是勸導了。
看人方麵,劉備是非常厲害的,比諸葛亮還要厲害。
這是人主的必備技能!
人主不能正確認識每個人的長處,予以安排擅長的崗位,那是不稱職的,也是不能領導團隊發展壯大的。
馬謖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劉備說馬謖不能獨立領軍,隻可作為參謀,結果後來諸葛亮北伐之時,馬謖的表現很好的證明了劉備的眼光。
也彆找北伐之時人才稀少,不得不用馬謖的借口為諸葛亮開脫,諸葛亮實在是沒有看透馬謖。
人才稀少,諸葛亮可以用副將王平啊?
王平當時多次提醒馬謖不要屯兵山上,結果馬謖不聽。
明明王平是個很有能力的人,結果諸葛亮不用王平為主將,非要用馬謖當主將,導致最後失敗,這能怪誰?
重用馬謖守街亭這事可以看出,諸葛亮看人能力沒有劉備強。
對於關羽、張飛兩位結拜兄弟,劉備同樣看得透透的。
事實上,正如他所料,一走出來,兩人的臉色就重新變得難看了起來。
張飛第一個發起了牢騷,怒氣衝衝的說道:“氣煞我也!二哥,這諸葛孔明自打來到我軍中,寸功未立,大哥卻將軍政大事儘皆托於他手,大哥還說甚他得諸葛孔明,有如魚得水。那我等是甚?我等跟著大哥出生入死,竟還比不過一隻會耍嘴皮的書生嗎?”
關羽的臉色一直是紅溫狀態,此時卻也看得出比平時更紅溫。
不過,他鳳眼一睜後,嘴上卻說道:“大哥如此安排,自有大哥的道理,我等且看這諸葛先生如何施為便是。如若胡亂作為,某必和這諸葛先生不敢休!”
張飛先是一怔,隨即便明白了關羽的意思。
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
諸葛亮掌握軍政大權,自然要有所表現的。
他們現在礙於大哥劉備的麵子和命令,對那諸葛亮不反對。但隻要諸葛亮表現差勁,那就彆怪他們跳出來了。
到那時,他們大哥劉備也是無話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