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飛:“……”
他懷疑劉備和諸葛亮兩個人聯合起來演他。
他剛才的提議的確是基於他的支援做出的奇想,但說實話,他自己並不認為一年內滅掉江東鼠輩的奇想可以實現,畢竟現在周瑜、魯肅都還沒死,孫權也還年輕力壯沒有發瘟,都不是吃素的。
但是,聽了諸葛亮的解釋,他覺得他剛才的奇想不是奇想,而是完全可以辦到的戰略規劃。
諸葛亮的解釋很直白,他聽懂了,他也忽然認識他之前沒有認識的一個問題,那就是他對於戰爭的看法。
一直以來,周飛都是書生意氣的,而且他也習慣了我們這個時代戰爭的情況。
什麼秋收時節?
什麼冬天不適合作戰?
都是扯淡!
現代的戰爭,壓根就沒有秋收不秋收、季節不季節的因素,隨時隨地隨處都可以集結超過千、萬、十萬甚至百萬大軍進行戰爭。
但諸葛亮的解釋讓他反應了過來,在古代,打仗是要分時節和季節的,六臘不交戰。時間越往前,戰爭就越是遵循這種規律。
古代生產力極其低下,不等到豐收時節,根本就沒有糧食支持戰爭;不等到天氣暖和的季節,士兵的行軍都是困難重重,更彆提打仗了。
所以,他剛才說的奇想,完全可以辦到。
所以,劉備不知道諸葛亮解釋的東西?
周飛他不信!
周飛狐疑的盯著劉備看了好一會,看到劉備一臉莫名其妙的時候,周飛才將信將疑的說道:“如此一來,隆中對還要嗎?”
劉備的樣子看起來不像是在演他,這讓他沒了證據。
“今時不同往日,隆中對不要也罷!”
諸葛亮第一時間回答了他。
劉備則笑道:“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如今我已據有荊州,如能在一年之間內打下江東,集合江東荊州之力,當先攻取江東為上。”
諸葛亮又附和道:“主公所言甚是!以曆史看,江東實為主公心腹大患,能儘早除之當儘早除之。益州劉璋之輩不足為懼,等攻取了江東、擊敗了南下的曹操,主公再進軍益州也不遲。”
劉備高興得又是一陣哈哈大笑。
他這次過來的確是找周飛要“好東西”來的,但現在他得了一個絕妙的戰略,反倒是“好東西”有沒有無關緊要了。
“流弊!”
周飛聽得一陣發愣,回過神來後忍不住朝兩人豎起了大拇指。
他是個軍事小白,但他也聽懂了兩人的新的戰略:先取江東,再取益州!
從曆史上看,這個戰略無疑是非常恰當的。
曆史上,隆中對之所以失敗,教員當年點評過,一個主要原因是用人失敗,關羽沒有團結江東;第二個主要原因就是隆中對先天上失敗了,先取荊州,再取益州,固然能實現三分天下,但裡麵沒有考慮都益州和荊州的距離和地形,一方麵太遙遠了,一方麵兩地多山,益州更是一個高海拔盆地。
要知道,古代行軍打仗主要是步兵,而且古代的交通條件差得離譜,所以相隔較遠的兩塊地區在統治上是非常難得,一塊地區都被彆人奪走了,你這邊才反應過來要出兵,黃花菜都涼了。
益州和荊州就是這麼一個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