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回去之後,我想了很多。天下雖然是都是我的,天下的百姓不論中國百姓還是四夷百姓都是我的,但總要有個親疏之分。”
李世民有些感慨的說道:“後麵的安史之亂,我雖不知其中內情,但想必和中國百姓在河北之地薄弱有很大關係。四夷之人過多,又有人占據高位,一招權在手,便行造反之事。我又思及我大哥之事,如果父皇當初就實現他的諾言,起兵之後封我為太子,而不施行一視同仁,讓大哥和我互相製衡之策,我和大哥也不會有今日之禍。”
聽到後麵,驚訝的周飛甚至嘴巴都張大了,好一會都合不攏。
我去,這二鳳來了一趟他這邊,聽了一堂曆史課之後,思想觀念轉變得這麼快的嗎?
不僅改變了一視同仁的觀念,甚至還當著眾人的麵把玄武門之變給說了出來,這不是他的難言之隱嗎?
“乖乖,這大出我意料之外啊。”
周飛心中叫道,但不得不承認,這話說得太對了,說到了周飛的心坎裡,讓他很滿意,是非常完美的答案,他覺得自己應該給120分,多出來的20分是獎勵分。
“親疏有彆?此乃取禍之道!”
諸葛亮的眉頭皺了起來,他覺得這是不對的。
但很快,他就震驚了起來,下意識的轉頭看向了一旁的劉備。
“華夷之辯,自當親疏有彆。”
劉備卻覺得李世民後麵的話更有道理,但他和諸葛亮一樣,很快也震驚了,下意識的也看向了諸葛亮。
兩人目光一對視,都看出了對方的震驚和難以置信:“原來這位太宗皇帝不是順位繼承,他前麵還有一個大哥,而現在他解決了他大哥?”
一時之間,兩人被李世民自爆的信息給炸懵了。
好家夥,原來眼前的太宗皇帝是個靠殺大哥登基稱帝的啊!
難怪李世民有一個秦王的稱號,原來一開始並不是太子,太子是另有其人。
這是取亂之道啊!
兩人的臉色很快沉了下來,李世民的所作所為讓兩人完全不能接受,他們不是一路人,枉費他們剛開始的讚譽了。
“哎,後世怎的如此不忠不孝,不仁不義?更後世的人還視這種人為英雄?”
劉備心中突然哀歎了起來。
“即便事出有因,又怎能如此作為?”
諸葛亮同樣暗暗歎息。
周飛沒有注意到兩人的神色變化,當李世民說完後,立即鼓掌叫好道:“秦王這話說得太對了,就該這樣啊。”
得到讚同的李世民臉上露出了笑容,拱了拱手說道:“如果不是有周兄弟的幫助,我差點就失去了這真正長治久安之道。”
長孫氏提著的一顆心放了下來,臉上也露出了淺淺的笑容。
尉遲敬德則大聲叫好了起來,接著說道:“本該如此啊,四夷之人怎能和我中國百姓一樣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