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和《新唐書》都是唐之後的朝代編撰的,《舊唐書》是五代十國時期編撰的,而《新唐書》是宋朝編撰的。
兩者都是基於唐朝的史書和流傳下來的一些資料編撰而成的,唯一的區彆是兩者編撰的時期不同、朝代不同,所以立場和偏向也是不同的。
看完了兩本書,李世民知道了其中的差彆。
《舊唐書》在“渭水之盟”這件事上是偏向於唐朝的,偏向於太宗皇帝,也就是他的英明神武。
《新唐書》說是“渭水之恥”,從名字就可以看出偏向,認為這件事是一件恥辱。
“這宋朝修史,說渭水之恥,這的確是我大唐的恥辱,是我李世民的恥辱!”
李世民覺得突厥在他剛登基的時候就進犯,自己最終不得不和頡利達成盟約,的確是他的恥辱,但他隱約感覺這《新唐書》有些蛐蛐他的意思。
於是,李世民抬頭看向了周飛,笑著問道:“周先生,你覺得這《新唐書》說渭水之恥,是否恰當?”
周飛愣了一下,問他道:“皇帝你不去排兵布陣嗎?”
李世民哈哈笑道:“沒看史書之前,我還有些擔心,生怕我大唐和突厥發生了大戰,我大唐死傷了不少子民,但看了史書後我一點也不擔心了。我大唐軍民上下一心,突厥雖然控弦之士二十萬,但遠道而來,也隻為劫掠,更不知我大唐虛實,又豈會是我大唐的對手?”
“大氣!”
周飛朝他豎起了大拇指。
瞧瞧李世民的格局,渭水之盟就在眼前了,雖然震驚,但竟然隻是因為擔心大戰一場,大唐百姓有死傷,所以才震驚,並沒有因為突厥的到來而震驚。
這說明什麼?
這說明哪怕知道了渭水之盟就在眼前,李世民也是對自己有著充足的信心,他能夠解決掉突厥的入侵問題。
其實想想也是,作為軍事能力滿級的存在,麵對戰爭,李世民從來沒有懼怕過,一直有著必勝的信心!
周飛隨即說道:“渭水之盟吧,後世普遍是說渭水之盟,不說渭水之恥,因為皇帝三年後就把突厥給滅了,更因為突厥這一次的入侵並沒有給大唐造成太大的動亂,所以算不上恥辱。當然,也可能是後世的恥辱太多了,沒達到一定級彆,稱不上恥辱。”
李世民頓時神情凝固了。
哪怕時隔千年之久,李世民對於清末的那種廢到了人神共憤的程度也是深感恥辱、咬牙切齒!
李世民也能理解周飛的無奈和痛恨,滿清真是廢物!
太廢了!
祖宗十八代都是廢物!
“《新唐書》說渭水之恥,其實和他們宋朝也是有關係的。”
周飛完全不想提廢物清,他轉而說起了《新唐書》的事情,不無惡趣味的說道:“宋朝你知道的,始終未能統一中國,燕雲十六州被少數部族割據,遼朝、金朝等等,後麵被蒙古元朝所滅。在這個過程中呢,宋朝第第二個皇帝宋太宗北伐失敗,倉皇而逃,一夜之間駕駛驢車逃跑了兩百裡地,跑贏了遼國的騎兵,史稱宋太宗驢車漂移、外號高梁河車神、宋驢宗……”
李世民凝固的神情越發的凝固了,甚至有些扭曲了起來。
喜歡我家通曆史,開局救助李雲龍請大家收藏:我家通曆史,開局救助李雲龍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