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現代火器出現之前,騎兵是戰爭的戰略兵種。
有騎兵的一方,往往掌握著戰爭的主動權,也往往在戰爭最後取得勝利,而且是大勝的那種。
從古至今,莫不如是。
僅有的卻月陣、鬼背軍,依靠步兵打贏騎兵的,兩千多年也就幾場,而且都進入了曆史書上,千古流傳。
失敗的?
兩千多年的曆史長河中,數不勝數。
正因為步兵打騎兵基本上有輸無勝,所以每一場步兵打騎兵打贏了的,都被史學家大書特書。
終宋一朝,始終被少數族群壓著打,很大的原因就在於北方馬場不在自己手中,大宋這一邊雖然也有馬場,但一來數量不夠,二來品種不行,所以始終被吊打。
當然,這也和人有關係,趙匡胤之後,趙光義開始,有一個算一個,都不行,而且越到後麵越廢物。
看唐朝,渭水之盟的時候,唐朝的情況其實並不比宋朝好到哪裡去,但李世民硬生生的把局麵盤活了,兩三年就搞定了突厥,將大唐帶成了巨唐!
“或許,我可以請周先生幫忙,不,也可以請唐太宗幫忙。若是有優秀的馬匹,我大宋精銳一定能滅掉遼兵!”
趙匡胤思前想後,忽然靈光一現,想到了一個最方便快捷的辦法,而且還是100能成功的。
周飛那邊,一千年後,馬匹肯定是非常優秀了。
唐太宗李世民那邊,統一了天下,富有四海,更是想要什麼馬匹就有什麼馬匹。
趙匡胤越想越覺得自己這個想法不錯,臉上漸漸有了笑意。
隨後,他繼續往下看曆史。
蒙元不過百年時間,天下就沸反盈天,一個曾經的乞兒朱元璋從各路群雄中脫穎而出,成功登上九五之尊的寶座,削平群雄,驅逐蒙元,一統天下。
他們大宋沒有收回來的土地,朱元璋這一個明太祖就全部收回來了,甚至於漢唐沒有搞定的雲南、吐蕃,明太祖在位的時候也搞定了。
至於東北,那就更不用說了,遼東一大片全部納入了大明的版圖。
明朝一開國,立即就是整個大一統,很快就是“洪武之治”!
“嘶!天下竟有如此厲害人物?”
趙匡胤看得頭皮發麻,平生第一次對一個皇帝由衷的感到敬佩。
首先,朱元璋起步低,一介乞兒!
其次,朱元璋的大明,一開始就氣象雄渾,東北、雲南、吐蕃儘數納入管轄範圍,這是他大宋三百多年都沒有搞定的事情。
對比一下,趙匡胤都忍不住老臉發熱。
這其中,有很多原因導致,蒙元摧毀了那些地方以前的穩固統治,等於是替大明掃蕩了一遍,所以大明能夠順利的繼承統治。
除此之外,蒙元統治了那些地方,中原王朝於是有了大義在手,統治那些地方就成了理所當然,全天下的人,上到皇帝,下到百姓,都認為那些地方應該是我們的,所以都支持去統治,這在漢唐、甚至於他的大宋是不可能的。
因為那些地方形成了自己的民族和文化,政權統治多年,根深蒂固,漢唐乃至大宋的全天下人,也都認為那是彆的國家,不是自己的,所以不願意去打。
作為皇帝,不敢說代表的是全天下的意誌,至少是代表了朝堂之上最大一派貴族的利益,這些人不認為要去統治那些地方,皇帝一個人也是辦不到的。
但是,以上這些都隻是客觀原因,是借口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