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終究是沒有把《滕王閣序》亮出來給心腹大臣們分享,他怕天縱之才的王勃失去了名傳千古的機會。
儘管這個擔心應該是多餘的,王勃是天縱之才,沒了《滕王閣序》也會有其他的傳世佳作,但李世民好歹是皇帝,而且還是赫赫有名的唐太宗,自是不會乾這種“不道德”的事情。
不過,即便如此,第二天上朝議事的時候,一眾大臣還是感受到了他們這位老板非常愉悅的心情。
“這些時日,周先生和朕提了許多建議,朕認為甚是合理,今日就講給各位聽聽,看看怎麼在大唐施展~”
李世民先是滿臉笑容的聽完了眾大臣的工作彙報,然後笑著說了一些“周先生提出”的意見。
很多“建議”都是非常新穎的,眾人聽得是一愣一愣的。
譬如很簡單的一件事情,走路要靠右走、要在道路的交彙處設置信號燈分批次管控出行……
這似乎不是一個皇帝該管的,也不是一個皇帝應該拿到朝堂上來商議的,但眾人不得不承認,這些建議非常好,甚至可以說很妙!
走路靠右走,這樣一來大街小巷就不會亂糟糟的,人多的時候也不會發生擁堵了。
在道路交彙處設置信號燈管控,也是同樣的道理。
“啪啪啪啪~”
“啪啪啪啪~”
……
不斷有建議被眾人拍掌叫好,一致通過。
很多小建議,眾大臣隻要覺得可行的,基本都通過了。
唯有一個建議,眾大臣發生了激烈的爭吵,李世民提議要做五年計劃、十年計劃、十五年計劃、二十年計劃,甚至百年計劃!
“都說與民休息,全農桑,但到底要怎麼治理國家,要把國家治理成什麼樣子,自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一直未曾有朝代思考過這個問題。西漢沒有、東漢沒有,兩晉也沒有。”
李世民先是緩緩說了一句,然後提高了聲音,用洪亮的語氣說道:“有人會說自古以來皆是如此,但自古以來就是對的嗎?”
“朕要告訴你們的是,現在是大唐,大唐要做和以往任何朝代都不同的大事,要超越以往任何一個朝代。”
“所以,朕在此命令你們,都給朕想,想想未來的大唐是什麼樣子的,要通過什麼政策、措施將大唐發展成未來的樣子。”
“朕給你們一些大概的參考,譬如人口,未來十年後,大唐的人口要達到多少?兩千萬還是三千萬?要怎麼去做?”
“十年後,大唐能夠生產多少匹馬?能生產多少鐵?能織多少布?每家每戶能不能吃飽穿暖?”
……
毫無疑問,李世民的這個提議是非常宏大的,是所有大臣此前都沒有思考過的,這讓他們非常的觸動,爭議自然就大了起來。
但是,在場的大臣沒有一個站出來反駁不能這樣搞,而是都在爭吵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
哪怕是太上皇李淵的舊臣,這會雖然沒在爭吵未來的目標,但也是沒有站出來表示異議,譬如蕭禹。
議事持續了將近兩個時辰,李世民讓他們每個人下去寫封奏疏上來,爭取花費一個月到三個月的時間將計劃擬定。
一眾大臣當中,有且隻有尉遲敬德知道李世民的這些是從哪裡來的,但他守口如瓶,不會和任何人談論周飛和周飛的世界。
……
大唐世界的變化,周飛不知道,也沒關注。
第二天起來之後,周飛就急忙開車去學校上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