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宗變大宗,抬升朱棣的太宗為成祖,周飛這裡其實也沒有說全對,這裡分為兩個部分,是有區彆的。
曆代皇家供奉祖先,有兩個規格,一個是太廟,一個是祧廟。
有一個詞:“萬世不祧”,指的就是太祖、高祖這些祖先永遠不會供奉到祧廟當中去。
太廟和祧廟的區彆,就是單間和大通鋪的區彆。
太廟當中,太祖、太宗這些皇帝是有一個單獨的小宮殿進行祭祀的。
到了祧廟裡麵,那不好意思,所有祖先一起在裡麵擺著供奉。
毫無疑問,這個區彆是非常大的!
明代之前,天子七廟,就是說太廟當中有七個小宮殿單獨供奉。
到了朱元璋這裡,他搞出了天子九廟。
原因也很簡單,朱元璋供奉了太多的祖先。
以前的朝代,開國太祖頂多祭祀到爺爺一輩,或者乾脆到老爸這裡,然後遙遵一個不知道是不是的祖先就完事了。
但到了朱元璋,他就不,他要把他爺爺的爺爺也給祭祀了,於是原本七個位置的太廟一下子就占了四個位置。
德祖、懿祖、熙祖、仁祖,這是朱元璋他老爸、爺爺、爺爺的老爸、爺爺的爺爺。
老朱一看這不行啊,等到他去世,他兒子“太宗”去世,太廟裡麵隻剩下一個位置了,那後麵的人怎麼辦?
太廟裡的祖先牌位祭祀是有一個規矩的,那就是“親儘則祧”,意思是將那些和在位皇帝關係最遠的先帝牌位移出去,從太廟中移到祧廟裡麵去。
老朱追封了四個位置不能動,他的太祖還有後麵的太宗不能動,所以隻剩下了一個位置,這樣的話後麵的皇帝一上位,孫子輩就得把爺爺的牌位移到祧廟裡麵去,這是不是太匆忙了?
前麵的朝代有五到七代,先祖的牌位才會被移到祧廟,總不能到了大明,隔了一代,爺爺的牌位就被移走了吧?
所以朱元璋乾脆搞出了九廟,多加了兩個位置。
到了嘉靖的時候,再經過大禮議事件,太廟裡麵的很多人被踢了出去,特彆是老朱的爸爸爺爺和爺爺的爺爺都踢了出去,嘉靖成功把他老爸抬入了太廟,有了一個單間祭祀。
到這裡,明太宗依然是明太宗,並沒有變為明成祖。
太宗抬升為“成祖”,嘉靖不是要太廟踢人,而是要把太宗朱棣的廟號“萬世不祧”,變得和朱元璋一樣。
這裡麵是很有深意的,因為朱棣也是小宗變大宗。
通過對朱棣廟號的升級,嘉靖穩固了自己的合法地位。
至於把“明仁宗”踢出太廟,是嘉靖後期的騷操作了,他在方皇後去世之後,把明仁宗踢出了太廟,遷到了祧廟之中,然後把方皇後的牌位供入太廟之中。
這並不是嘉靖對方皇後有什麼感情,而是因為他要方皇後的牌位進去占位置!
這樣一來,他一死,他的排位就可以放進去,等於是方皇後給他占位置的。
還有另外一層用意,那就是他的牌位在放進太廟的時候,因為有方皇後這個“異類”在,所以他老爸的牌位不會在第一時間被那些大臣踢走,等於是方皇後的牌位還變相的保護了他老爸在太廟中的位置。
嘉靖的操作雖然騷,但不得不說非常的有用。
明仁宗都被踢出去了,總不能又被請回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