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班人問題,從古至今都是一個朝廷、一個國家生死攸關的大問題。
夏朝家天下之後,更是如此。
接班人選的不好,輕則國家山河日下,朝野動蕩;重則國破家亡,百身死國滅。
這個現象,在秦朝開啟封建帝製之後尤為明顯,秦朝和隋朝沒有選好接班人,直接二世而亡。
後麵朝代的皇帝沒選好接班人,各種鬥爭使得整個國家都不安寧。
哪怕強如漢武帝,為了接班人的事情成片成片的殺人。
亂世之中,接班人問題就更彆說了。
宋朝趙大都有立弟弟不立兒子的心思,可見一斑。
整個三國時期,孫權前期還不錯,後期超鬼就不說了,江東鼠輩不值一提。
以曹魏和蜀漢來說,曹操遠勝劉備!
劉備生孩子晚就不說了,還沒教育好,搞到最後劉禪成了平庸之主。
穩定的大一統朝代,平庸之主沒什麼,反而是好事一件,至少不折騰,所以劉禪這些年風評好轉,超過了很多皇帝。
什麼劉禪穿越朱祁鎮,劉禪穿越完顏九妹……等等。
但是,在亂世之中,平庸就成了最大的原罪了,因為彆人比你厲害,想的就是滅掉你!
曹丕這孩子雖然說短命,他兒子也短命,但不得不說都相當有能耐。
曹丕奪嫡勝出,之後完成曹操一輩子不敢行動的篡漢行動實現了曹魏的轉變。
曹叡年紀輕輕繼位,卻能夠擺平朝中大臣,還能夠對國內局勢作出正確判斷,司馬懿這種老陰逼也被曹叡壓製得死死的,不敢有任何動作。
對比劉禪,真的是超出不知道多少。
劉禪唯一的優點聽話照做。
諸葛亮說什麼,劉禪就是什麼,諸葛亮給了個出師表,劉禪就用到上麵的人全部掛掉。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出師表上麵的人用完了,劉禪也就記得諸葛亮“興複漢室,還於舊都”的理想,然後支持薑維的北伐。
剩下的,就是投降了。
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
薑維無力回天,最終一計害三賢,自己也血薦軒轅,為了理想而死。
“劉禪大概率是你們沒有教好,溫室裡的花朵~”
周飛沉吟了一會後說道;“梅花香自苦寒來。劉禪年紀小,沒有得到好的教育和鍛煉,長大了定了型了,改也改不了了,自然就不怎麼樣了。”
諸葛亮聽得愣了一下,隨後緩緩點了點頭,附和道“的確是我們沒教導好!”
曆史書上寫,劉禪最後寵信奸臣,導致蜀漢混亂,這才被曹魏所滅。
看著像個昏君,但其實是能力不行,被人欺騙罷。
本性上,劉禪不壞的,甚至可以說很漂亮了,真正踐行了劉備的臨終交代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
後來,劉禪投降曹魏,對於蜀漢有理想的人來說或許是難以接受的,天都塌了,但對於蜀漢老百姓來說,其實是好事一件。
棍子沒打到自己身上,是不會疼的。
後來蜀地的人把劉禪的牌位和泥像從昭烈帝廟丟出去,而且丟了幾次,不過是棍子沒打到他們身上罷了。
蜀漢時期的百姓,更多的是老婆孩子熱炕頭,打生打死的為了興複漢室的理想?不好意思,他們沒那麼高尚。
劉禪投降,避免了繼續戰火,連續幾十年的北伐終於沒有了,天下太平了,對於百姓來說自然是好事。
所以,教育好了,劉禪並不見得比曹魏的繼承人差。
“扶不起的阿鬥,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