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徙陵政策
房間之內,眾人心思各異,氣氛凝重。
周飛的一席話,打破了這種凝重的氣氛,讓站在劉徹身後的衛青很是鬆了口氣。
“原來不是我們外戚的問題!不過,卻也不能因此放縱。”
衛青心中依舊有著警惕。
王氏篡漢,他不清楚情況,想的沒劉徹多,但也知道劉徹對外戚越發的警惕。以後,再要像以前那樣對待他是不可能的了。
“大漢自身有什麼問題?”
劉徹沒有沉默,很快便問周飛道。
周飛雖然解釋了多次,這次也耐心的回答了他“土地兼並嚴重,朝廷收不上稅,百姓流離失所,已經到了不改變不行的地步,王莽篡漢,與其說是王莽想當皇帝,不如說是大漢朝野上下的人都認為王莽能解決大漢的難題,所以把他捧上了皇位。”
劉備和諸葛亮聽過周飛解釋朝代更替的原因,也看過曆史資料,這時都沉默不語。
“怎會如此?”
衛青心中震動,欲言又止。
劉徹卻是在心中一震後,麵色森然道“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原來如此!”
劉徹是雄才大略的。
所謂雄才大略,是天資聰穎,魄力十足,擁有傑出的才智和宏大的謀略。
事實上,此時的劉徹已經認識到了土地兼並的重大問題,這個問題會導致大漢的滅亡,並且已經形成了一個宏大的謀略來解決這個問題。
太皇太後竇氏去世之後,劉徹掌握政權,再一次的更改國策,去除黃老之道,重用儒家。
元光元年時,董仲舒被他召見,提出來天人三策,天人感應之說從此誕生。
當然,天人感應不過是董仲舒提出的治理國家的政策中的一條而已。
在奏對天人三策時,董仲舒就對劉徹講述了大漢民間的情況,說出了他剛剛說出的那句話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
前麵就講過,劉徹繼位之時雖然經過文景之治的休養生息,國家財力大增,但其實增加的財力在名門望族、地主豪紳上,老百姓並沒有得到太多好處。
國家想要辦事情,很多事情根本辦不到,朝廷財政也不支持。
這種吊詭的局麵,很多人是難以理解的,畢竟曆史教科書都說文景之治後的大漢錢多到用不完。
但其實,看看現在的鷹醬就知道,表麵上全球第一強國,實際上財富高度集中,百姓不過是耗材罷了,任何一件事都辦不下去,國家財政赤字恐怖。
往小一點舉例,看看那些大公司吧,明明從事的行業利潤很高,很多小公司活得滋潤,老板豪車豪宅隨便買,但頭部大公司就是連年虧損。
原因在哪裡,懂得都懂。
劉徹沒想到的是,他形成了對策的情況下,為什麼他去世之後還是因為土地兼並而亡了?
“是朕的辦法沒執行下去?還是我出現了意外?”
劉徹腦子裡閃過一係列的想法,包括他自己的失敗!
人亡政息。
當他的皇位不穩,被人趕下去了,他的任何政策自然隨之消亡了。
“到底是誰呢?”
劉徹開始琢磨那些劉姓王爺來。
不怪他不多想,實在是劉姓王爺一直都不安分,從高祖之後一直到他老爸漢景帝,終於爆發了七國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