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前後兩周公,中間一諸葛
“竟然如此?”
劉徹看向諸葛亮的神色有些意外。
聽到劉備講述三造大漢失敗的事情,劉徹心中對於劉備和諸葛亮就有了一些看法。
劉備的能力肯定是不夠出眾的,至少比不了他,更比不了高祖。
輔佐劉備打天下的重要謀士諸葛亮,能力估計也是比不了蕭何、張良的。
否則的話,三造大漢為何會失敗呢?
但聽劉備這話,劉徹立即明白了一件事,諸葛亮或許很厲害,能夠比肩蕭何、張良這些漢初的開國功臣,但劉備或許才是那個拖後腿的。
領頭的不行,任憑底下的人如何能力出眾,也是沒用。
就像他打匈奴一樣,公孫敖也好,李廣也罷,說起來威名赫赫,匈奴膽寒,實際上打匈奴根本不行。
同樣的大漢軍隊,在公孫敖、李廣這些將領手上總是迷路,在衛青、霍去病這些將領手上卻是連戰連捷,打得匈奴找不到北。
劉備說沒有諸葛亮替他製定一統天下的戰略,他連蜀漢都沒辦法建立,可見諸葛亮是有大局觀的人,至少不比張良差。
反觀劉備,沒諸葛亮就建立不了蜀漢,沒頭蒼蠅一樣,可見劉備戰略目光很差,這還怎麼統領一方勢力?
事實上,劉備在曆史上的確是大局觀較差。
彆說什麼時運不濟之類的借口,劉備的確對於天下局勢看不透,他一直在隨波逐流,堅持著他的仁義底線。
仁義道德這一塊,劉備做得很到位,是他的一大優勢。
但同時,這也是劉備的一大劣勢,綁住了他的手腳,很多機會因此錯過了。
譬如徐州、譬如荊州……
如果劉備能力極強,這些劣勢其實無傷大雅,並不會對他造成傷害,他依然能把握住機會。
但是,劉備能力也不是太突出,遠不如他的老祖宗。
結果就是,仁義道德束縛住了他,讓他幾次三番錯失了機會。
劉邦就沒有這種顧慮,非常的靈活。
最經典的鴻門宴,雖然是逼不得已的示弱,但無論是說話還是安排都非常到位。
後期韓信以十麵埋伏的計策打敗項羽,劉邦立即單騎入營奪了韓信的兵權,行事既果斷又大膽。
反觀劉備,徐州待得好好的,結果內部穩定都沒搞定,反而又去接納被曹操打敗的呂布,最後被呂布聯合徐州內部勢力將劉備趕出了徐州。
先不說徐州這個四戰之地適不適合當做基業這事,就說劉備丟掉徐州的整個過程,可以說非常窒息,劉備犯的錯誤實在是太多了。
其一,輕巧的得了徐州,劉備沒有及時的去穩固這個地盤;
其二,明知道張飛喝酒誤事,暴躁易怒,劉備依然讓張飛留守徐州;
第三,明知道呂布反叛成性,劉備竟然還對呂布抱有幻想,吃了沒事乾去收留被曹操擊敗的呂布;
……
以堂堂正正的力量,從不搞陰謀詭計,隻陽謀做事而成就大業的,有史以來隻有一個人。
他也是有弱點的,幾次三番陷入險境,甚至是絕境,但是他各方麵的能力實在是太突出了,所以依然讓他殺出了重圍,獲得了最終的勝利。
“主公謬讚了。”
諸葛亮淡然一笑,下意識謙虛了起來。
“丞相不必過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