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貳臣洪承疇_我家通曆史,開局救助李雲龍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477章 貳臣洪承疇(1 / 2)

古往今來,改換門庭之事非常普遍。

本國之內的改換門庭,隻要不是為了利益驅動,而是事出有因,那大家夥都是接受的,並不會說什麼。上升到國家層麵,成王敗寇,那就更不會說什麼了,反而會讚美一句“深明大義”,為了天下黎明不忍遭受戰火,或者識時務者為俊傑,為明主所折服。

但是,改換門庭之事一旦上升到兩個不同的民族之間,那不好意思,再事出有因,那也是可恥的叛徒,注定要遺臭萬年的。

曆朝曆代,這種人很多,近代也是很多,無一例外都遺臭萬年了。

南宋之時,北人因為宋庭的原因淪為異族統治之下的百姓,後來幫助異族攻打南宋。

按理來說,北人是逼不得已的,攻打南宋也是天經地義的,誰讓你宋庭不當人子,軟骨頭,賤骨頭的?

但事實卻是,北人張弘範帶領元兵滅宋之後,遺臭萬年了。

宋人,或者說元人在崖山立了一個石碑,上書“宋人張弘範滅宋於此”,把張弘範徹底釘死在了曆史恥辱柱上。

等到了明末,雖然有前麵這些遺臭萬年的人存在,但對於降清,明人的接受度高太多了,也不認為自己是可恥的叛徒。

這些人的心態很簡單,首先是利益驅動,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前麵既然有了元滅宋,蒙人入主中原的前車之鑒,他們來一個清滅明,女真人入主中原的故事,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有一就有二,有了先例,後麵的接受度就高多了。

其次,清和明的關係不是特彆敵對的關係,表麵上是很有迷惑性的,因為清的創始人努爾哈赤,其實就是明廷的將軍。

努爾哈赤一直是李家養的家臣,當明朝將軍都當了十幾年。

在明人眼中,”清“與其說是異族,不如說是明朝將軍反叛,然後帶領一群女真+索倫+蒙人+漢人等等一群反叛之人反叛朝廷。

所以,那些降清的明廷臣子,在心理上是很容易接受的。

後來多爾袞入關,也是打著為崇禎報仇的旗號,南明那些人還天真的想要和多爾袞聯合,一起剿滅李自成、張獻忠等流賊。

在諸多的降清明臣之中,兩個人最為出名,也是在清滅明的過程中出力最多最大。

第一個是吳三桂,最廣為人知,衝冠一怒為紅顏說的就是他。協助多爾袞打敗了李自成,接著從北打到南,最後還追到了緬甸,親手把永曆帝絞殺了。

再加上後來在康熙年間造反,史稱三藩之亂,所以後來的小說演義、影視演繹,就以吳三桂最為出名。

第二個就是洪承疇了!

相較於吳三桂的帶兵衝鋒在前,為世人目光焦點所在,作為文臣的洪承疇就顯得低調多了,不怎麼被人注意。

但實際上,洪承疇對於清廷的貢獻同樣巨大。

首先,洪承疇作為明廷忠臣,他的投降對於明廷的影響是巨大的,極大的打擊了明廷的聲望,也影響了一大批明廷大臣。

本來很多人不想投降,不願投降的,一看洪承疇都投降了,於是也都降了,或是猶猶豫豫的投降,或是毫不猶豫的投降。

其次,洪承疇親自出馬招撫各方人物和勢力,他非常熟悉明廷的運作模式,也非常熟悉明廷的臣子們,知曉他們的弱點。

在招撫過程中,除了硬骨頭之外,就沒有洪承疇拿不下的人。

硬骨頭也很多,但各自為戰,不成氣候,最終都被絞殺。

整個明末曆史,如果洪承疇沒有加入清廷,清廷在絞殺各地勢力,統一天下的進程中絕對不會這麼順利,甚至極有可能出現崩壞局麵。


最新小说: 神經,才三歲,係統讓我娶女帝? 請摧毀主時間線 退婚後部隊開館子,我養刁全團胃 一來開無敵掛 大慶:娶範妹妹,解鎖蓋世絕學 離家出走後我成了修仙界第一卦修 重生七零:迎娶姐妹花,打獵崛起 重生七十年代開始奮鬥 極道武尊 再造登神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