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應該很樂觀~”
看著楊立青的笑臉,周飛有句話沒說,他笑得太早了。
楊立青的政治保守和革命理想,不需懷疑,是一定非常堅定可靠的。
但他沒有經曆過後來的很多事情,也不知道後來的曆史走向,對於革命的實踐比較理想化,沒有看到革命背後的諸多困難,特彆是革命成功一半之後對於人、對於家族的改變。
不過,周飛沒有說出來,因為周飛也有一種猜想,楊立青知道以上種種問題,但他依然對革命抱有理想,抱以樂觀。
所以,先做吧!
晚上,周飛拿著楊立青給出的物資清單回到了現代。
這份清單不是具體的統計數據,而是根據今天報名的情況和調查來的情況,預估的一份數據。
其中,需求最多的是大米!
沒辦法,吃飯問題是最重要的,而且楊立青他們也是製定了一天工錢5斤大米的標準價,把大米錨定為了一般等價物。
其次,是布料。
布料在現代是多到用不完,人們毫不在意的東西。人們用布料是非常浪費的,以衣服為例,穿舊了就扔掉,甚至穿臟了就扔掉。
我們中國人還好點,保持了勤儉節約的習慣。
擱老美,那真是買衣服按打來買,每天衣服不重樣,穿過的衣服直接扔,因為實在是太便宜了,便宜到洗衣服比買衣服更貴的地步。
但是,布料在古代可是稀罕物,是傳家寶一樣的東西。
究其原因,就在於生產力的落後,布料極難獲得。
看小說、影視劇有看到老百姓去典當行典當衣服的,現代人理解不了的操作,古代是很常見的,就是因為太難得了。
不說彆的,我們國家六七十年代的時候,布料也是奇缺,很多偏遠的地方沒衣服褲子穿,一家兄弟五六個共一條褲子穿的多的是。
兄弟情有種說法:同穿一條褲子,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都現代社會了還有這種事情存在,可以想象古代中國布料會奇缺到何種地步。
其他的就鐵料、紙筆……等等物資了。
鐵料是用來提高生產力的,不論是種地還是搞其他的物資生產的,都需要用到鐵。
不用鐵,像古代人一樣用木頭,那生產效率得多低啊?
紙筆這些,也是剛需,宣傳需要,掃盲更需要。
把政策宣傳下去,寫東西、到鄉下去張貼……
掃盲就更不用提了。
隻有教育百姓,讓百姓知道我們是好的,百姓才會跟我們走,既能夠納稅,又能夠提供兵員。
教育是不會窮國的。
中國自古以來就重視教育,隻是沒有把教育引導到正確的道路上去,一門心思去科舉當官,實在是不知所謂。
一旦引導到正確道路上去,教育能夠爆發出來的力量是無與倫比的。
近代前期有漢斯貓,搞教育搞得好,於是兩次崛起,吊打歐洲,差點兩次統一歐洲大陸。
再往後就是老美和老毛子這一對難兄難弟了,都是教育搞得好,特彆是老美,於是整個二戰以及冷戰期間,就他們兩家主宰地球。
到了現代,教育搞得最好的,人類有史以來最強教育體係的國家:中國,它出現了,它來了。
於是,人們再一次見識到了教育的強大。
連續四十年的穩定的公平公正的教育體係,到現在每年一千多萬的大學生走上社會,每年大幾百萬的緱工程師走上社會,中國爆發出了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工業奇跡!
並且,這個奇跡在可預見的未來二十年內,都將繼續爆發。
周飛毫不懷疑,四十年來,累計有幾億大學生,過億的工程師們會把中國以及整個人類文明帶入星辰大海的征程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