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氏,這是一個古老的姓氏。
範家,也是一個古老的家族,綿延上千年,一直活躍在曆史舞台上。
或者作為世家大族,或者作為朝廷重臣出現在曆史當中,記載於各個朝代的史書之上。
有名的人物多不勝數,僅一個範仲淹就足以說明“範氏”的強盛。
儘管科舉製度的興起,打破了以血緣為紐帶的官場規則,變成了以師徒為紐帶的官場規則,但範氏依舊人才輩出,長盛至今。
整個明朝,並沒有範姓重臣,名留青史的那種,但也並不妨礙天南地北都有範姓大家族。
譬如濟南府的範氏,和範仲淹沒有直係血緣關係,隻是有著八竿子才能打得著的“同姓”關係。
不過,這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在明末清初的天下,同為範姓,大家同氣連枝,一起壯大!
沒多少人知道,濟南範氏和八大晉商之一的範家是同氣連枝,更不會想到濟南範氏、晉商範氏其實和韃子朝廷重臣範文程所在的沈陽範氏也是同氣連枝的。
普通人根本不會想到那麼多,也不會往那方麵去想。
天南地北的,我家和你家都是兩個家,涇渭分明才對。
對於範文武來說,楊立青等短毛賊的出現,壞了他的大事。
首先來講,他家的大米滯銷了!
這也是最重要的影響。
囤積居奇,這是商人的一貫操作。
商人,傷人!
商人就是以低買高賣來賺取利潤的,做的有良心一點,是很正常的,被人稱頌的;做的狠一點,立即就成了囤積居奇。
所以,囤積居奇是他們的本能反應和操作。
兵荒馬亂的年月,糧食是無比金貴的,比金子還貴,這些年範文武帶領範家可是沒少賺錢,應該說賺的錢海了去了,一年賺的錢就頂他父輩、爺爺輩賺一輩子的錢都要多得多。
楊立青等人一來,招那麼多人,還真的兌現了發大米當工錢的承諾,這一下子就把他家的米行乾滯銷了。
窮人都去楊立青那裡領米了,誰還買他家賣的貴的米?
而且,他家賣的米,可沒有楊立青等短毛賊發的米好。
範文武從做工的人手上換了一些米回來,用他自家的米去換的,2斤換1斤換了5斤回來。
拿在手上,那大米觸感溫潤光滑,看著潔白如雪,粒粒均勻。
範文武自己都看著歡喜,隻覺得短毛賊的大米真的是天下第一等的大米,是他一輩子從未見過的種類。
生米放進嘴裡咀嚼,很是飽滿,甜味十足。煮成米飯後,更是雪白,而且晶瑩剔透,吃在嘴裡比他一輩子吃過的大米都香都甜。
不用吃菜,隻是吃飯,昨天晚上他就吃了三大碗。
要知道,他平日裡吃飯最多也就一碗而已。
而昨天晚上,如果不是胃口實在是有限,肚子撐得厲害,他還想再吃兩碗。
就他自己所知,當天不少人找那些工人換米回去吃。
所以,窮人不買他家的米了,那些有餘錢的人家也不買他家的米了。
到了今天,去短毛賊那邊報名的人更多了,這樣下去他家的大米還能賣得出去?不得全部砸在手裡虧血本嗎?
“老爺,不如我們降價賣……”
範文武找來了跟隨他多年的管家,讓他想想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