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生產力的發展是一直在進步的,提高的。
生產力包括生產質量和生產效率,涉及到多個方麵。
周飛越來越看明白了,生產力的進步和提高,也是人類組織能力的進步和提高,組織程度越來越高。
組織程度高,體現在朝廷對於天下的掌控能力,體現在朝廷調動天下每一個人的能力。
春秋戰國這一段曆史的演變,就可以清楚的看到組織能力的提升的過程。
魏文侯率先變法,於是魏國成為戰國七雄中第一個強盛起來的國家,稱霸近百年。變法之後的魏國,它的組織能力就遠超其他六國,所以經濟強盛,兵力強盛,打造出了赫赫有名的魏武卒。
魏國之後,其他六國在受到了威脅的情況,於是紛紛變法圖強,組織能力都有了巨大的提高。
在這一段時間線裡,秦國的變法最為徹底!
其他六國還是保持原來的政治體製,搞士大夫、封國、貴族那一套,君王打仗依然是各個貴族出兵出錢。
這種體製,是西方文明劃分的“封建”製度,歐洲佬從古代到近代工業革命以前一直是這一套,這是真正的封建。
而秦國就不一樣了,它徹底廢除了這一套,實行的是郡縣製、流官製,境內一切的土地、百姓都是屬於國家、屬於君王的,王公貴族隻有浮財和享受君王賞賜的土地,不包括人口。
秦國統一六國之後,全國範圍內實行郡縣製,綿延兩千多年,並不是西方文明劃分的封建製度,而是大一統集權製度。
對比其他六國,秦國的郡縣製把國土內的一切資源,包括人在內,都歸於朝廷之下,歸於君王之下,可以隨意調動,組織能力可謂是得到了空前提高!
秦國打仗,君王一紙令下,可以調動到普通百姓個人頭上,得到命令的人第一時間趕赴戰場。
而其他六國則不然,他們的君王一紙令下,調令隻到貴族、士大夫手上,普通百姓還得要擁有他們的貴族和士大夫去調動,這效率自然是大打折扣的。
這還隻是作戰而已。
在生產方麵,那就更彆提了。
秦國全國上下一盤棋,乾得熱火朝天之時,其它六國的君王還在和貴族士大夫扯皮呢。
曆史延續了兩千多年後,因為科學技術上的落後,我們對於政體的認知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開始徹底推翻了曆史,主張全盤西化,照抄西方。
結果,兜兜轉轉一百多年,我們發現還是原來的曆史好用,還是得部分延續曆史,最終依舊選擇了大一統政體。
現代網絡發達了,對照國外西方看看,好家夥,原來西方的政體還是我們明朝以前的版本,還沒我們先進呢。
當我們集中發展生產時,國外的政府還在和地方盤踞勢力、財團勢力、地主勢力扯皮,幾十年如一日的乾活~
當然,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的組織能力是古代組織能力的成千上萬甚至數十萬倍。通過大數據,國家可以掌控到每一個人,把政策通知到每一個人,絕大多數的情況下都能實時傳達。
如此一來,朝廷對於國家的狀況了如指掌,可以做出更加科學的決策。
不至於像古代,朝廷沒辦法掌控到個人,也無法知道天下的具體情況,於是給了欺上瞞下的空間,容易出一些荒唐的政策。
如果嬴政時期就有了互聯網,像現代一樣,嬴政會不顧一切的上馬各項工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