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英沒聽懂吳萍說的什麼意思,追問著,“什麼是貿易?哪些算是電子產品?”
吳萍苦惱的搖著頭,“唉~總的來說就是想去做生意,賣東西。
他說現在島城開了好多大商場,批發城,主要向內地批發,其中最掙錢的就是電子產品。
他同學往內地倒騰電子表,一趟就掙好幾十。”
張素芬瞪著眼,“哎呦,這麼厲害!他這一套都快頂上我一個月的工資了。”
吳萍點頭,“可不是嗎?可這利潤越高風險肯定就越大!
你們也知道我家的情況,就因為我這成分問題,沒少拖累我們家老張。
眼看著現在形勢越來越好,我也不算是拖累了,沒想到建設……唉~~
老張都被我拖累了大半輩子,難道後半輩子還要被建設拖累嗎?
我們家可真經不起他這麼折騰呀!”
大家一聽也都愁眉苦臉。
林言心拍著吳萍的手,“嫂子,你彆急,我倒覺得建設很有頭腦,有眼光,緊跟時代步伐。”
“哎呀,言心你怎麼還誇上他了?他這叫有什麼眼光?
好好的穩定工作不要,要搞什麼買賣?
這現在市場是放開了,可在以前他這就叫投機倒把,這要是被抓起來那還得了。”
林言心笑著搖頭,“嫂子,您家裡也實在是做生意的,你肯定也聽到過很多政策方麵的最新消息。”
吳萍點頭,“聽到是聽到了,可我不讚成我們家建設去這麼乾。
我不想老張前半輩子因為我這資本家大小姐的身份受拖累,後半輩子再因為建設一個投機倒把分子受牽連。”
林言心明白吳萍的擔憂,雖不能感同身受,但能理解她。
在那個特殊年代,吳萍的身份就像一座大山,不僅壓的吳萍喘不過氣兒來,就連張政委也跟著多次受到牽連。
她溫聲說道:“嫂子,我理解你。
不過你擔心的那些事情在以後會越來越少。
其實從今年七月份開始,相關政策就比較傾向於我們沿海的這些城市了。
試辦出口特區、實行特殊政策、靈活措施。
咱們島城也是第一批享受到這些政策的城市。
我相信各位嫂子一定都已經發現了,現在在島城已經興辦了很多企業,這就是響應政策號召下的最佳發展模式。”
吳萍沒有回答,劉秀英、張素芬、李秋池倒是紛紛點頭。
應合著,“還真見到了不少。”
“那些廠子建的特彆快,幾天就建成一個,廠子還沒建好,就開始招工人,工人剛一就位就開始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