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疤男就是之前把陸青山帶走的船長大華。
李竹心曾為了感謝周先生幫忙去拜訪他時,見過站在其身旁的大華,也知曉他是周先生的乾兒子。國人,她握著文件袋的手指驟然收緊,指甲在厚實的牛皮紙上壓出幾道白痕。
飛機掠過雲層,顛簸了一下,如同她此刻紛亂的思緒。國的各個角落?
想到此事牽扯上周先生,李竹心愈發覺得,今天聽從顧振軍的懇求離開國是明智之舉。
他們原本就計劃今天啟程,因為明天,一場備受矚目的醫學學術論壇將在x國舉辦。
顧振軍對這場論壇特彆感興趣。
李竹心也動用多方人脈,順利為他拿到了邀請函。
起初,她打算讓保鏢陪同顧振軍參會,自己則帶著顧可欣留下來照顧養傷的顧振兵。
然而,顧振軍和顧振兵都認為無需如此。
經過一晚的休養,顧振兵雖未恢複到生龍活虎的狀態,卻也已大好。
顧振軍不願因兄弟之事讓外婆卷入是非,再加上顧可欣在一旁撒嬌央求。
最終,李竹心還是按原計劃帶著哥兒仨一同坐飛機回到了x國。
翌日上午九點,金色的陽光透過x國國立醫科大學的梧桐樹葉,在地麵灑下斑駁光影。
顧振軍身著筆挺的白襯衫,領口彆著一枚小巧的銀色胸針,在李道森的陪同下,踏入這座充滿學術氣息的校園。
學術論壇在醫科大學中央樓三樓會議室舉行,作為國際性質的盛會,它吸引了全球二十餘個國家的目光。
二人抵達時,會議室外圍早已圍滿記者。這些記者舉著長槍短炮,目光緊緊盯著每一位持邀請函進入的人員。
顧振軍並非聲名遠揚的醫學大家,隻能作為旁聽者,坐在最外圍的角落。
即便如此,他手中的這張邀請函依舊是一票難求。
好在這個角落視野極佳,論壇上著名學者、醫生、專家們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都能清晰地映入他的眼簾、傳入他的耳中。
當天,論壇聚焦於減輕患者痛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問題。
d國專家率先提出,對於骨癌引發的持續性疼痛,可采用鞘內藥物輸注係統,將鎮痛藥物精準輸送至腦脊液,直接作用於中樞神經係統。
r國學者則主張,針對帶狀皰疹後神經痛,應配合免疫調節治療與神經修複療法,雙管齊下。
其他國家的學者也各有各的主張和見解。
眾人各抒己見,激烈的學術碰撞在會議室裡回蕩。
作為疼痛科權威,國的愛德華教授也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
他站在講台上,手持激光筆,在大屏幕上展示著精密的數據與圖表,侃侃而談:“我們通過rna乾擾技術,成功抑製了背根神經節中疼痛相關基因的表達。
在動物實驗中,將疼痛閾值提高了40。”
台下響起一片驚歎聲。
顧振軍全神貫注地聆聽著,手中的筆在本子上快速記錄,沙沙作響。
他一邊梳理愛德華教授的思路,一邊將自己平日的研究心得融入其中,渾然忘我。
不知何時,一位身著深灰色西裝的男子悄然在顧振軍身旁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