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顧可欣和其他三名隊員在老師和帶隊長的陪同下,一起登上了飛機。
在飛機上,幾個人都很興奮,暢想著在接下來一周的比賽中如何取得好成績。
隻是沒想到,他們預想的“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卻在和其他國家選手第一次見麵時,就覺得自己真是太善良了。
那些外國選手,一見麵就帶著一股莫名的傲氣,眼神裡滿是不屑,仿佛這場辯論賽他們已經穩操勝券。國男選手,甚至直接走到顧可欣他們麵前,傲慢的打量一圈:“你們是來自華國的吧!
嗬嗬,我聽說你們國家的學生隻會死讀書,辯論賽是種需要靈活思維和快速反應的活動,恐怕不是你們的強項吧。”
顧可欣聽了,心裡頓時就不樂意了,但臉上還是保持著禮貌的微笑:“這位選手,話可不能說得太絕對。
死讀書可培養不出我們這樣有勇氣站在這裡的人。
而且,實力不是靠嘴說出來的,咱們賽場上見分曉。”國選手挑了挑眉,沒再說話,但那輕蔑的表情卻絲毫未減。
其他國家的選手也或多或少帶著類似的態度。
眼神時不時地瞟向他們,神情裡的輕視顯而易見。
“你們聽到了吧,y國隊選手剛才在嘲笑笑我們的西裝。”隊員張偉拽了拽領帶,眼睛瞥向y國隊,帶著不滿和憤懣。
為了體現對這一賽事的重視,他們的隊服是在海市南京路定製的手工西服。
做工精巧,合體大氣。
結果y國的選手卻戲稱他們是“來自東方的‘複古’代表隊”。
a國隊的金發男生更是提高聲音,“他們的辯論稿不會還是用毛筆寫的吧?”
f國隊的女生跟著起哄:“聽說他們連國際長途都打不起,怎麼研究全球議題?”
哈哈哈……
麵對這些傲慢無禮的對手,華國所有隊員心裡都憋著一股勁。
一定要在比賽中拿出最好的狀態,讓這些外國選手看看,華國的學生不僅會讀書,在辯論賽場上同樣能大放異彩。
他們有條不紊的熟悉比賽場地和相關流程。
聯合國的會議廳莊嚴肅穆,顧可欣站在裡麵,仿佛又回到了之前跟著外婆來參觀的日子。
但這一次,她的心情完全不同,多了一份緊張,更多的是一份責任。
等回到駐地,隊長提議,“咱們再最後過一遍辯論的要點吧。”
幾人圍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著,把每個環節可能出現的情況都考慮到了。
顧可欣憑借著自己清晰的邏輯和敏捷的思維,提出了幾個不錯的觀點,得到了隊友和老師的認可。
“可欣,明天第一輪就看你的了,你的反應快,在自由辯論環節肯定能發揮大作用。”隊友鼓勵道。
“放心吧,我會努力的。”
第二天,辯論賽正式開始。
先是小組淘汰。國隊,辯題:戰爭與和平。
顧可欣和隊友們並沒有膽怯,互相打氣,精神飽滿地走上賽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