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購物車裡堆得滿滿的這些零食,張良想起了自己發明的一個詞,“掃貨”。
難道這個名詞還可以暗中傳遞嗎。
張良買文學作品用的是掃貨的方式,怎麼今天就成了超市零食的掃貨了呢?
結賬的時候,張良發現,口香糖那些東西,放在結賬的地方,真的是很有道理的。
十幾盒口香糖,薄荷味的,草莓味的,水蜜桃味,西瓜味的,無糖的,全都掃進了購物車。
四大袋子東西,說不沉吧,隻能說是對張良不沉。
但是一個人,手上拎那麼多的袋子,走在路上,真的是不好看啊!
一直等到回家,張良才算是得到了解放。
至於做飯,嗬嗬,張良就沒打算參與了。
不過,張良並不是閒著沒事乾的人,《楚僑傳》才寫了一萬字,這兩天要趕緊的寫完交給丫丫才行。
廚房裡,就剩下丁甘露,劉試試兩人在忙忙碌碌了。
六點了,丫丫和媛姐一起結伴回來,看到家裡廚房裡忙碌的兩人,自然是非常的驚奇。
人手一多,效率就高了不少。
六點半的時候,張良被劉試試請了出來。
出來做什麼?自然是觀摩劉大廚的鬆鼠桂魚了。
鬆鼠桂魚這道菜,也可以稱為鬆鼠鱖魚。
至於為什麼會有“桂魚,”“鱖魚”這兩種魚做一道菜,就很少有人說得清了。
其實,好多地方做鬆鼠桂魚,用的還是鯉魚呢!張良買桂魚的理由,自然是桂魚肉嫩美味了。
有兩句古詩,是形容這種魚的。“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不管是桂魚,還是鱖魚,甚至是鯉魚,能夠做出鬆鼠桂魚來,味道也都不會差。
做鬆鼠桂魚,第一步就是調汁。
白糖、白醋、鹽、蒜末、番茄醬調製在一起,糖醋汁的調配既要酸甜適口,又要薄而稠濃,使魚入味。
鬆鼠桂魚想要做好,刀工那是不可或缺的。
廚房間裡,小小的劉大廚展示自己的廚藝,有四個人在一邊圍觀,那份殊榮,也是不小的。
當然了,劉大廚的刀法也不是白給的,畢竟至今為止,劉試試隻會做鬆鼠桂魚這一道菜。
在眾人的注視下,劉試試用刀那可是小心翼翼的。
先順魚鰓切下魚頭,用紗布按住魚身,以防止魚身滑動,造成刺傷。剔魚骨,剔魚刺,魚尾部還要相連。
在切花刀的時候,刀儘可能的貼近魚皮,在魚肉上切出菱形刀紋,既要形似鬆鼠,又要避免切斷魚皮。
切的花刀間隔很均勻,隻切至距魚皮的1/3處。這樣到時候炸出來的桂魚才會更加的栩栩如生。
怪不得叫鬆鼠桂魚呢,就憑這小心翼翼的刀工,就是為了好看才做出來的。
就這樣,已經花了20分鐘了。
還是丫丫細心,拿來毛巾,幫著劉試試擦去額頭的細汗。
清水清洗過魚後,就是裹生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