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夫之王》中,張良和成籠此番沙漠逃亡,有些“落魄”,儼然就是兩個“苦行僧”的形象。
作為倆人徒弟的主演傑森,當然在這裡不能去做一個紈絝少年了。
雖說不是“苦行僧”,但也得與逃亡的形象相符啊!
深褐色的無袖皮質馬甲,邊緣磨損,皮質粗糙。
卡其色麻布褲,膝蓋和褲腳汙漬,破損,棕色皮革腰帶。
深棕色皮質短靴,鞋麵沾滿了沙塵。
混搭的風格,現代材質,突出了傑森“穿越者”的一種身份。
張良的英語很流利,跟劇組導演,編劇,演員,以及工作人員交流都很順暢。
尤其是張良的音樂專輯和《工夫熊貓》與《啊凡達》在老美那更是家喻戶曉。
不自覺地,這幫來到華夏拍片的老美,就把張良當成了自家的親人了。
可能是事先知曉了張良將要進劇組進行拍攝,好幾個張良都叫不出名的老外,拿著事先準備好的圖書和專輯請張良簽名。
這更是讓這些個家夥把張良當成了自家人。
以前沒有合作過,張良對這些人,還沒什麼感受。
一起做事了,老外帶給張良的感受,還是很新奇的。
這麼一部大的好萊塢製作,跟國內的拍片節奏完全的不同。
根本就不會讓演員加班趕戲,工作時間就是工作時間,絕對不會加班。
劇組很有意思,幾點開始、幾點結束都清清楚楚,每周還有1天休息,感覺拍戲就像是在上班。
這點張良倒是知道,老美的法律有規定。
這要是換成國人的說法,那也是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啊!
拍戲哪有不會趕戲的,戲都沒拍完,你怎麼可能下班呢!
大家熟悉了,好多的故事張良也就知道了!
導演明可夫,說起這個名字很多人可能不熟悉。
但是一說起大名鼎鼎的獅子王,美女與野獸,小美人魚等,那麼又有幾個人不知道呢!
這些可都是明可夫的作品啊!
作為一個在唐人街長大的老美,明可夫非常喜歡華夏文化,對功夫更是癡迷。
這也是明可夫要拍關於功夫的電影的最大緣由了。
編劇福斯科,這個生長在老美的家夥竟然比國人還國人呢!
怎麼說呢?
這家夥自幼就沉迷華夏文化,7年前還在老美找到了一位北少林師父。
每天早上起來先跑步,然後打太極拳,再打螳螂拳,完全就是一副華夏練家子的生活。
而飾演傑森的安哥拉諾,在好萊塢並不是無名之輩。
在前來華夏拍攝《工夫之王》前,先向袁和瓶學習了一周的華夏功夫。
進了劇組,那更是不斷地偷師成家班的功夫練習。
這應該是迷戀功夫的老外的通病了。
大家拍戲,相互之間的切磋是難免的。
張良飾演的孫悟空,和墨憎,在劇組裡麵都是有很多的打戲的。
張良和成籠的對練,那也是在眾目睽睽之下練習的。
誰也沒有磕著誰,誰也沒有打倒誰。
看起來就是精彩紛呈,顯得十分的好看。
可是這一切,都源於武指的動作設計。
以及倆人過招時的精準掌控。
隻是這些老外和張良這關係熟悉了,來找張良討教武功,這是個什麼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