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很雜,也很多,縱是李陽一目十行的眼力也花了幾個小時的時間才查閱完畢,
彼時外麵的天色已經一片昏黑,夜色籠罩,書閣之中仍舊燈火通明。
“噔噔噔!”
外麵敲門聲響起,李陽出聲示意之後,張妙成駝著背探出頭來
“真君,晚齋時間到了,我已經吩咐門下弟子做了一桌素宴款待真君,”遲疑了一會,張妙成接著說道:
“寶島天師道張道元那邊今日出去救災剛剛回來,他們托我向真君帶話,明日早上將會在“清河樓”宴請真君,也是為今日的事情賠不是。”
“嗯,我知道了,你那邊我稍後就去。”
李陽手上捏著一本泛黃的書冊,須臾後抬起頭來:“這間藏書閣最近有誰進來過嗎?”
“這第五層藏書閣所藏古籍極為珍貴,一般不準閒雜人等進來,最近隻有幾名道院道長還有妙法師兄進來過。”
李陽點點頭,隨後微微皺起眉頭:“既然如此,你看看這個吧。”
說罷,李陽就將手中的古籍扔給張妙成。
張妙成接住之後,著眼打量,卻是關於東漢祖天師張道陵的當地人物誌,
“祖天師張道陵,初名陵後名道陵,字輔漢,係張良(子房)八世孫,後漢沛國豐縣人。本來是太學書生,生性好學,博采五經,邃於黃老之道,七歲時即能通道德經及河洛圖諱之書……”
古籍中寥寥記載著祖天師張道陵的生平軼事,包括其退隱北邙山修道,後於萬山石室中,得隱書秘文及製命山嶽眾神之術,又聞蜀民樸素純厚,易於教化,且多名山,乃將弟子入蜀,於鶴鳴山隱居修道等等事跡,
在古籍的最後,卻是講述祖天師張道陵修道有成後曾回過沛國豐縣一段時間,並攜弟子出入山河大川之中。
然而,關於出入沛國流域的這一部分記載,隻有一個開頭,後麵的內容突然戛然而止,隻有最後“天師回,河海宴請”七個篆文古字。
不是沒有記錄照抄,而是中間的幾頁書冊被人撕毀了。
李陽仔細觀察著張妙成的表情,淡淡開口:“撕痕很新,是新近幾個月被人故意撕下來的。”
“如果我沒有猜錯,我們的張妙法道長,是否已經找到了除自然因素外黃淮洪災泛濫的的原因?”
——
瘦道人辭彆張道元,獨自一人一路沿著淮河的河道上行。
淮河流經河南、安徽、江蘇、山東等省,由於黃河多沙善淤,變遷無常,改道十分頻繁,奪淮入海頻頻打亂了淮河水係,此時山洪暴發之下,大量平原山村俱被淹沒,隻有一座座山陵像孤島一樣立在水窪之中。
沿途水沙彌漫,不少地方仍在強降雨,洪水裹挾著大量泥沙,樹木,石礫轟轟隆隆往下衝刷。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