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
貝希摩斯欺騙、忽悠肖恩了嗎?
確實欺騙忽悠了。
但如果沒有貝希摩斯的欺騙和忽悠,那可能會發生一些更離譜的事情。
貝希摩斯本意是壞的,執行好沒好暫且不論,至少不會出什麼大問題。
就像教員曾經勸導彆人多讀紅樓夢,不讀紅樓夢就不知道什麼叫封建社會那段曾經講過。
他父親曾經雇傭過長工短工,給那些人雞蛋吃,卻不給他這個兒子吃。
以及有些小地主,怕雇工不好好乾,自己還得省吃儉用。
這些都無關善惡,無非利益二字。
在這種利益關係的聯係下,隻要決策者保持貪婪和智慧,以及發生一些極端事件,那麼整體風氣都是偏正向的。
為什麼網上網友會說朱元璋什麼“愛民如子”,其實朱元璋並沒有。
因為本質上老百姓都是他朱家的財產,貪官汙吏就相當於家裡請了個管家,天天偷家裡東西。
最明顯的案例就是他兒子犯事了,哪怕如同桀紂,那他也不會怎麼處理。
就像家裡的錢被兒子偷了,那最多打一頓教育教育。
戰國秦國時期,儲君嬴駟犯法,卻也依舊被流放山野進行處罰,不是因為秦國真的想懲惡揚善,而是因為那個時候他們必須擁護秦法才能變強。
相當於父親創業到了關鍵時候,兒子犯事了,把兒子送進去才能保證公司繼續發展,否則公司直接破產。
最明顯的案例就是統一後趙高犯了死罪,蒙毅請求殺趙高,嬴政卻赦免了趙高,相當於親自斷絕了秦國國運。
趙高比嬴駟更重要嗎?
並沒有,隻是因為那個時候的秦國已經創業成功了。
但這些“例外”終究隻是少數。
隻要看重利益,那整體就不會有什麼大的偏差。
可如果不看重利益,有什麼“理想”。
那就完蛋了。
路線正確,那沒什麼問題。
路線錯誤,那比這些貪婪者更可怕。
教員就說過,如果路線錯誤,知識越多越翻洞。
這就是現在經常說的,壞人絞儘腦汁不如蠢人靈機一動。
所以肖恩這種人,不管他以後能不能醒悟,能不能成長,現在都是絕對不能讓他成為自己這一方的人的。
~
“肖恩,你是指那個生命力和倒吊差不多的人吧?他並不迷茫啊?”
納森王聽到白墨提及這個名字,感應了一下島上正在追擊樂園暴徒的肖恩。
“現在不迷茫是對的。”
白墨笑了笑。
肖恩還是很相信眼見為實的。
白墨之前跟他說了那麼多,哪怕他有猜測,他也不會立刻相信。
真要迷茫,那也得是他親眼見證了貝希摩斯的所為後,才會開始迷茫。
至於倒吊?
這其實可以說是懂的越多,煩惱越多。
肖恩現在知道的東西並不多,自然沒什麼煩惱。
“那,回去?”
納森王抬頭看了一眼神樹,然後目光轉到了白墨身上。
納森王現在其實有一種“背德”、“負罪”的感覺。
甚至不敢多看神樹一眼。
正如納森王之前所說,納森衛如果對自己的職責產生質疑,那麼隨時可以無條件退出,讓出位置給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