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學家馬歇爾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地球村”的概念。
認為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全球人類突破時空的限製,如同生活在一個村落裡一樣貼近。
隨著時間發展,事實也的確如此。
古代有很多送彆的詩句。
在古代彆說是出國了,就是到隔壁市,到首都去一趟,都有可能是永彆,再難相見。
現在不一樣。
就算白墨所在的納森島幾乎在地球的另一端。
對於留在國內的人來說,除了摸不到人外,和本人就在身旁沒什麼區彆。
不論什麼消息,依舊同步能收到。
嗯,除了喊人吃飯。
之前喊人吃飯,碧遊村的方式也是手機發個消息過去,而不是上樓敲門。
畢竟有可能正在做什麼重要正經的事情呢?
打擾了就不好了。
要是做不重要、不正經的事情,也不好打擾。
這幾天,納森王在熟悉神樹消失後,自己親自掌控的納森島能力。
貝希摩斯那邊談判失敗後,轉變了方略。
決定使用和平演變的方式對待納森島。
吸納納森島島民的同時,同步進行研究。
到了這一步,貝希摩斯的需求其實已經完全反了過來。
在之前,貝希摩斯想要強攻,那麼貝希摩斯希望的是,納森島越亂越好,最好其他勢力不斷進攻。
就算其他勢力不進攻了,那麼他也要雇傭人假扮挑戰者進行進攻。
也就是“希望挑戰者出現”。
而現在恰恰相反。
計劃修改成了和平演變和策反為核心,那麼貝希摩斯希望的就是“挑戰者不要出現”。
也就是要確保以利亞不殺掉納森王,納森王不殺掉以利亞。
讓這場王位爭奪儀式長久持續下去,隻有持續下去,納森島才能保持開放,他們才能源源不斷地進行文化入侵、意識形態入侵。
從而不斷地將納森島的異人資源掠奪的一乾二淨。
羅恩當時分析到這裡的時候,猛然醒悟為什麼某東方大國會選擇幫納森島基建,一副友善的樣子。
分明就是跟他們現在的想法一樣。
這是發現了納森島的“自由”設定。
基建再好,那肯定也比不上本土。
到時候納森島島民由奢入儉難,習慣了各種基建的方便,開始向往那個國度。
那豈不是能輕易地得到大量的異人資源?
羅恩立馬就想到了曾經的某個事件。
他們以為他們策反了某個25歲哈佛大學畢業的博士天才。
給那位年輕的天才配備的頂級實驗室和巨額研究經費,頂級技術的資料也能隨意查閱。
那位天才也沒讓他們失望,各種轟動世界的科研成果不斷出現。
結果他們萬萬沒想到,就是這麼信任的一位教授,其實私下底一直偷偷傳授他原本國籍地區的留學生一些他們接觸不到的機密技術知識。
同時還不斷教育這些學生,學成後一定要回國報效祖國。
要不是羅恩因為魅影的關係,研發出了“獵犬”來對抗,恰巧捕獲到了一些相關情報,恐怕再過十年都不一定能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