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副廠長,您的意思我明白了,我會全力競爭工人代表的名額。”
方林乾脆利落地答應競爭。
總工,財務科負責人是羅文剛的人。
當前的局麵屬於三比三。
兩名工人代表的名額變得極其重要。
劉保國低聲道:“這件事情事關重大,如果讓羅文剛掌握了廠務會話語權,問題就嚴重了。”
方林點頭表示明白。
羅文剛心心念念成為,然後將農機廠變成全麵的股份製企業。
以近乎“割地賠款”的方式,獲得外國企業的技術和資金。
如果讓羅文剛得逞,農機廠再無翻身之日。
想明白這點,方林不難明白羅文剛的應對手段。
舉報自己的匿名信,十有八九是羅文剛讓人寫的。
不論調查有無結果,隻要方林被請到打投辦。
廠裡一定會出現大量不利於方林的謠言。
結果沒有出現之前。
方林縱然無罪,也會被當作嫌疑人。
失去競爭代表的資格。
怪不得羅文剛會在舉報信上,寫了大量模棱兩可的內容。
一項項進行調查,時間怎麼要一年半載。
東漢末年。
諸葛武侯再出祁山,殺得魏軍節節敗退,占據了絕對的優勢。
臨危受命的大將軍司馬懿,安排細作前往蜀都,大量散布諸葛亮意圖謀反的謠言。
後主劉禪中計,急召諸葛武侯班師回朝。
計謀得逞的司馬懿利用諸葛武侯的退兵時間差,迅速完成整軍備戰。
羅文剛現在用的詭計和司馬懿的手段,頗有些異曲同工之處。
通過謠言舉報的方式,暫時讓方林喪失競爭資格。
安排自己人獲得兩個工人代表名額。
不論真假,隻要上麵起了疑心,始作俑者的計劃就等於是徹底成功。
幾日後。
廠辦發布通知,恢複老中青三結合的會議模式。
除了既定的八名會議成員,另外兩名代表,將從全廠普通職工中選出。
隻要符合年齡要求,不論男女都可以表明。
年紀三十歲以下。
背景清白,沒有接受過任何處分。
規定是這麼規定,真正報名的人寥寥無幾。
不是不想進步,而是大部分人都知道沒戲。
規定之外還有規定。
是不是組織成員,是否為勞模,廠裡口碑如何,這些都是隱形規定。
“奇怪,這麼久了,怎麼一點動靜都沒有?”
副廠長辦公室,羅文剛心不在焉地抽著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