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的戰事暫時陷入了僵局,突厥大軍按兵不動,李弘與王方翼的堅守雖然避免了唐軍的損失,但太子心中始終不得平靜。經過上次冒險行動的失誤,李弘深感自己在軍事上的不足,儘管身為監軍,他卻不得不依賴王方翼這樣的宿將來穩定局麵。這讓他意識到,單靠戰爭無法在短時間內扭轉局勢,必須另謀良策。
與此同時,長安城內,權力的鬥爭絲毫沒有停下。武則天冷靜地操控著朝堂上的局勢,牢牢掌控大唐的政治命脈。邊關戰事雖然影響甚廣,但她深知,真正的權力鬥爭依舊在朝堂之上。
大明宮,朝堂上氣氛緊張,唐高宗李治端坐於高位,目光嚴肅,殿下群臣神情各異。太子李弘率軍前往涼州已多日,突厥戰事尚未解決,而朝中局勢卻愈發複雜。
武則天一身華麗的後冠,坐在皇帝一側,目光平靜地掃過朝堂。她知道,此時的太子正陷入戰場的焦慮之中,而她則要繼續推進朝中的權謀棋局。
就在此時,禮部尚書李義府走出,躬身向皇帝拱手道:“陛下,突厥戰事已久,臣懇請陛下加大對邊關的支持,派遣更多軍糧與補給,以保邊境穩固。”
李治聽罷,緩緩點頭:“突厥大軍未退,邊關形勢緊急,確實不能掉以輕心。裴炎,戶部的糧草調度情況如何?”
裴炎站出,拱手道:“回稟陛下,戶部已準備好三萬石糧草,隨時可以調往邊關。不過,臣等擔心,若戰事拖延過久,唐軍可能會麵臨更嚴重的補給不足。”
李治眉頭微皺,顯然對邊關的局勢感到擔憂。戰事一旦拖延過久,不僅會耗費大量國力,還可能引發內部的不滿。他轉頭看向武則天,問道:“皇後,你怎麼看?”
武則天微微一笑,輕聲說道:“陛下,臣妾以為,此時邊關的戰事雖然關鍵,但更需未雨綢繆。僅靠糧草支援不足以長久支撐邊境。臣妾建議,派遣一位精通軍事的將領前往邊關,協助太子處理軍務。既可確保戰局穩定,也能分擔太子的壓力。”
此話一出,朝中群臣紛紛竊竊私語。武則天的建議無疑是向李弘施壓,表明他在邊關戰事中的表現尚不足以獨當一麵。若再派一位將領前去,太子的權威無疑將大打折扣。
李治沉思片刻,目光略帶憂慮:“太子確實年輕,若能有老將相助,或許能更好地應對突厥。”
就在這時,宰相長孫無忌站出,拱手說道:“陛下,皇後所言極是。臣以為,兵部尚書蘇定方乃大唐名將,曆經多次戰役,戰功赫赫,正是邊關所需之才。若能令蘇將軍協助太子,必可穩定邊境局勢。”
長孫無忌的提議令朝堂嘩然,蘇定方是唐朝著名的戰將,曾屢次平定邊疆叛亂,威名遠揚。若他前往邊關協助太子,必將對戰局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派出如此重量級的將領,顯然也意味著對太子李弘能力的質疑。
李治微微點頭,看向武則天,問道:“皇後意下如何?”
武則天微笑道:“長孫相國所言甚合我意,蘇將軍乃大唐棟梁之才,若能協助太子,戰局必定可保穩固。”
李治深思片刻,最終緩緩說道:“好,那便命蘇定方前往涼州,協助太子退敵。”
蘇定方接受調令後,當即整裝待發,帶領數千精銳部隊從長安出發,火速趕往涼州。這一消息傳回邊關後,李弘心中頓時感到一陣沉重的壓力。蘇定方的到來,表麵上是來協助,但李弘知道,這也是朝中對他軍事能力的質疑。母後武則天的意圖再明顯不過,這是在逐步削弱他在朝堂和軍中的權威。
李弘站在涼州的城樓上,望著遠方的天空,臉色陰沉。他對李昭德說道:“蘇定方的到來,恐怕並非隻是來助我平定戰事。”
李昭德微微點頭,低聲道:“殿下所言極是。母後此舉,顯然是在試探您的反應。蘇定方是戰功顯赫的名將,若他掌控軍權,您的影響力必將被進一步削弱。”
李弘的眼中閃過一絲怒意,但他知道,此時還不是與母後正麵交鋒的時候。邊關的形勢尚未明朗,他必須在戰場上取得成績,才能扭轉局勢。
“蘇定方的到來,我們不能置之不理。但此戰若要取得勝利,關鍵還是在於戰場上的表現。”李弘冷冷說道,“昭德,你立刻去安排,務必做好一切準備。突厥不可能一直按兵不動,我們必須搶在蘇定方到來之前,擊退突厥,奪回主動。”
李昭德點頭領命,隨即轉身離去。李弘站在城樓上,望著遠處的突厥大營,心中燃起了決心。他知道,時間不多,隻有在蘇定方到來之前立下軍功,才能保住自己的監軍地位。
幾日後,蘇定方帶領的援軍抵達涼州,王方翼親自出城迎接,李弘也不得不帶領部下前來迎接這位戰功赫赫的老將。
“末將王方翼,拜見蘇將軍!”王方翼躬身行禮,臉上流露出敬重之色。
蘇定方下馬,扶起王方翼,笑道:“王將軍不必多禮,久聞將軍在邊關多次退敵,蘇某佩服得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