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案牘堆積如山,整個朝廷都籠罩在緊張的氣氛中。消息傳來,邊疆局勢再度惡化,吐蕃大軍步步緊逼,邊防急需援助。
武則天獨坐於承天宮內,燈光映照在她平靜的麵龐上。她細細翻閱著邊疆的奏折,眉宇間露出一絲沉思。局勢的複雜遠超預料,但她沒有任何猶豫,朝局不穩的當下,她必須展現出一位統治者應有的決斷與氣魄。
“來人,召張嘉貞、裴炎入宮。”她放下手中的奏折,眼神堅定地說道。
很快,張嘉貞與裴炎兩位重臣來到承天宮。張嘉貞率先開口:“娘娘,邊疆傳來急報,吐蕃軍隊逼近邊關,將軍薛懷義數次告急,請求增援。”
武則天點點頭,目光凝重地看向裴炎:“裴炎,邊防的戰事不能再拖。薛懷義雖勇,但孤軍難支,必須儘快增派援軍。你認為哪路兵馬可以迅速增援?”
裴炎思索片刻,拱手答道:“娘娘,眼下駐紮在潼關的李君羨部尚可抽調部分兵力,若能從長安調派部分後備軍,兩者合力,應能緩解邊關之急。”
武則天略一沉吟,隨即果斷道:“好,立即調潼關兵馬及長安後備軍增援邊關,務必儘快穩住局勢。裴炎,這件事就由你全權負責,不得有誤。”
裴炎聞言,立刻拱手領命:“臣必不負娘娘所托。”
武則天點了點頭,目光轉向張嘉貞:“嘉貞,吐蕃來勢洶洶,想必不隻是為了挑釁邊境,他們的意圖恐怕不小。你立即派人查明吐蕃大軍的具體動向,以及他們是否與其他勢力有所勾連。”
張嘉貞鄭重應道:“臣明白,臣會儘快查明吐蕃的動向,絕不讓敵軍陰謀得逞。”
武則天點頭,隨即揮手道:“你們二人立即去辦,這次必須以最快速度穩住邊疆。”
待二人退下,武則天站起身,走到地圖前,細細審視著大唐的邊疆形勢。她心中清楚,吐蕃此舉不僅僅是邊境挑釁,更有可能是對大唐內部動蕩的試探。而朝中許多大臣對她的掌權仍存疑慮,此時此刻,正是她展現領導力的關鍵時刻。
夜色深沉,宮內的燈火依舊通明。武則天沒有絲毫倦意,她必須要在這場風波中站穩腳跟,並為大唐開拓出新的局麵。
就在此時,上官婉兒輕聲走進殿中,手持一卷文書,恭敬地說道:“娘娘,這是戶部新呈上的賬冊,發現了一些可疑之處。”
武則天接過文書,翻閱片刻後,眼神變得銳利:“這是江南吳家在稅務上的貓膩。他們竟敢在戶部賬目上動手腳,真是無法無天。”
上官婉兒輕聲道:“娘娘,吳家勢力根深蒂固,恐怕需要嚴加處置,以儆效尤。”
武則天冷笑:“他們仗著江南的財力,便以為可以肆意妄為。婉兒,立即通知大理寺,將吳家的賬目問題徹查到底,一旦查明,絕不姑息。”
上官婉兒拱手領命,隨即關切道:“娘娘,近日國事繁忙,還請您保重龍體,適當休息。”
武則天眼神中透出一絲柔和,點頭道:“我知道,隻是當前局勢複雜,不容有絲毫鬆懈。婉兒,你也要多多注意,莫要太過勞累。”
上官婉兒眼中閃過一絲感動,低聲道:“婉兒謹遵娘娘教誨。”
武則天看著她,露出一絲微笑。她心中明白,要在這權力的漩渦中屹立不倒,必須有如婉兒這般忠心且聰慧的助手。她們的關係不僅是主仆,更是一種相互信任的默契。
與此同時,邊疆的戰事也愈演愈烈。吐蕃軍隊在邊境展開了一係列快速的襲擊,薛懷義率軍奮力抵抗,但敵軍來勢洶洶,數次攻破我方防線。
薛懷義站在邊關的城牆上,遠望敵軍的營帳,心中憂慮不已。他知道,若不及時得到增援,邊關遲早會失守。但他也清楚,身為邊關大將,他必須堅持到最後一刻,哪怕拚儘全力,也不能讓吐蕃人輕易踏入大唐的國土。
“傳我命令,全軍嚴陣以待,務必守住防線,絕不退縮!”薛懷義的聲音在風中傳開,將士們紛紛挺直了身軀,眼中燃起不屈的鬥誌。
夜晚的風呼嘯著從城牆上刮過,帶著濃重的沙土氣息,仿佛在提醒著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人,這是一場關乎生死存亡的戰鬥。薛懷義的眼中透出堅定的光芒,他清楚,這不僅僅是為了守住邊疆,更是為了大唐的尊嚴和榮耀。
長安城內,朝堂之上,各位大臣也在激烈討論著邊疆的戰事。有人主張全力增援,也有人擔心吐蕃的舉動隻是聲東擊西,意圖引誘我軍主力離開內地,從而發動突襲。
裴炎站出來,沉聲道:“各位,吐蕃的進犯絕不可小覷,他們的目的是擾亂大唐的安定。因此我們必須立即派兵支援邊關,同時也要加強長安周邊的防務,以防敵軍有其他圖謀。”
另一位大臣卻有不同意見:“裴大人所言雖有道理,但如今邊疆不穩,若將大部分兵力投入邊關,恐怕會使得內地空虛,萬一有變,如何應對?”
武則天緩緩開口,聲音雖不大,卻帶著不可質疑的威嚴:“諸位,邊疆乃國之屏障,若邊防不保,何談內地安寧?我意已決,立即增援邊關,同時命各地加強戒備。任何膽敢擾亂我大唐者,必將付出代價。”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