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天宮內,寂靜無聲,唯有燭火偶爾發出微弱的劈啪聲。武則天端坐於禦座,目光深邃地望著殿內的群臣。經過數日的嚴查,關於朝中內奸的證據愈發明朗,武則天深知,此時已是時候揭開潛藏在大唐朝堂中的陰謀麵紗。
上官婉兒手持卷宗,走上前來,躬身呈遞給武則天:“娘娘,經過數日的縝密調查,禦史台高大人一案的餘黨已有確鑿證據。相關人員名單皆已確認,皆是與吐蕃勾結之徒。”
武則天接過卷宗,快速瀏覽後,眉頭緊鎖。她的目光掃向在場的群臣,冷冷說道:“諸位愛卿,這些人勾結外敵,危害我大唐江山,罪無可赦。今日,朕要讓所有人明白,凡是企圖動搖大唐根基者,都將付出代價!”
張嘉貞出列,拱手道:“娘娘英明,臣定會全力配合,徹查這些奸佞之徒,絕不姑息。”
武則天點點頭,將卷宗交予張嘉貞,隨後目光轉向狄仁傑:“狄卿,你繼續追查這些餘黨的背後支持者,務必要將他們的所有勾連一並搗毀,不留任何隱患。”
狄仁傑沉聲應道:“臣遵旨,必將不負娘娘所托,徹底肅清朝中蛀蟲。”
武則天的目光逐漸冷峻,她站起身,走向地圖前,手指劃過京城的幾個重要地點:“這些餘黨之所以能如此猖獗,背後定有更深的勢力支持。狄卿,你不僅要查清這些人的來往,更要查明他們的資金來源。若有官員利用職權為其輸送利益,務必要一網打儘!”
狄仁傑拱手領命,心中亦充滿決心。他知道,肅清朝中奸佞不僅是對武則天的忠誠,更是對大唐百姓的責任。
與此同時,李君羨在邊疆的防禦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展開。他接到武則天的密令後,迅速開始部署新的反擊行動。邊境的吐蕃軍隊雖然暫時被擊退,但並未完全撤離,他們依舊在邊境地帶不斷騷擾,伺機反撲。
李君羨站在邊境高處,俯瞰著敵軍的動向,身旁的副將低聲問道:“將軍,敵軍雖已被我們重創,但他們並未退卻。看來,他們仍有後援,想必不會輕易罷休。”
李君羨點點頭,眉頭微皺:“不錯,吐蕃軍的背後必有支持,他們似乎在等待時機。我們必須在他們行動之前采取措施,打亂他們的部署,決不能讓他們繼續威脅我們的邊疆。”
副將抱拳道:“將軍,末將願帶領一支敢死隊,深入敵後,尋找敵軍的後勤營地,斬斷他們的補給!”
李君羨看著副將,眼中露出讚許之色:“好,勇氣可嘉。但此事需慎重,不可貿然行動。我們要做好全麵準備,伺機而動,務必要一擊得手,徹底瓦解敵軍的士氣。”
夜色深沉,邊境風沙漫天,李君羨站在高處,目光如炬,望著遠方的敵營。他心中明白,這一戰關乎邊疆的安危,更關乎大唐的尊嚴。他決心以最周密的計劃,給敵軍以致命一擊。
與此同時,長安城內的局勢也在暗流湧動。狄仁傑帶領大理寺的探子們,連夜展開行動。幾名與高大人有勾連的朝中權貴被秘密帶至大理寺,狄仁傑親自主持審訊。他的目光銳利,仿佛能看穿每一個人的心思。
“你們與高大人之間的聯係究竟為何?誰是背後指使之人?”狄仁傑冷冷問道。
一名被審的權貴麵如死灰,顫抖著回答:“大人饒命……小人隻是受到威脅,不得已而為之……背後之人乃是江南吳氏,他們暗中與吐蕃勾結,意圖顛覆朝廷,小人隻是迫於無奈……”
狄仁傑聞言,眼中閃過一絲寒光:“江南吳氏?好一個江南吳氏,竟敢勾結外敵,圖謀不軌!”
狄仁傑沒有絲毫猶豫,立刻將此事稟報武則天。武則天得知江南吳氏的勾連後,怒不可遏,立即下令徹查江南吳氏的所有產業,務必要將其一網打儘。
“婉兒,你立刻起草聖旨,命江南巡撫配合大理寺,徹底查封吳氏的所有產業。”武則天冷聲道。
上官婉兒拱手應道:“婉兒遵命,娘娘,此事關係重大,婉兒定會確保不留任何疏漏。”
承天宮內,武則天站在高台上,目光如炬,遠眺長安城的夜景。她深知,此次清查不僅僅是為了肅清朝中的奸佞,更是為了向天下人宣告,她的決心無人可以動搖,大唐的安寧絕不允許任何人破壞。
她在心中默默發誓:“朕必將肅清內外之敵,保我大唐江山穩固,百姓安居樂業!”
為了確保江南吳氏案的徹底清查,上官婉兒親自帶隊前往江南,協同當地官員展開調查。江南吳氏在當地勢力龐大,根深蒂固,牽涉甚廣。上官婉兒一到江南,便立即召開緊急會議,與巡撫及當地各級官員詳細商議查封事宜。
婉兒目光銳利,神情不苟言笑:“諸位,此次查封吳氏,關乎大唐的安穩與女皇的威嚴,絕不能有任何閃失。所有涉案人員,不論地位高低,必須徹底查清,務必追查到底。”
江南巡撫拱手道:“婉兒大人請放心,下官定會全力配合,絕不讓任何人逃脫法網。”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