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天宮,夜深人靜,隻有寥寥數盞宮燈在寒風中微微晃動,映出淡黃的光芒。武則天披著繡有金龍的厚重披風,立於殿門前,望著宮牆外的長安城,眸中沉靜如水,卻隱隱有波瀾起伏。她心中十分清楚,朝中那些不安分的勢力絕不會就此偃旗息鼓,他們藏於暗處,伺機而動,等待她稍有鬆懈之時給予致命一擊。而這一次,她決心將所有的潛流徹底擊潰,將大唐的隱患連根拔起。
與此同時,在長安城另一角的一個隱秘院落中,燭火搖曳,氣氛肅殺。幾名身著便裝的男子圍坐一處,麵色凝重。他們是鄭太師一案中牽涉到的幾位權貴,其中為首的正是已經多次出現在朝中的崔大人。他麵色陰鬱,手中緊緊握著茶盞,目光中透出一絲慌亂與決然。
“各位,如今鄭太師已經落網,我們的名字也恐怕遲早會被牽連出來。”崔大人聲音低沉,卻帶著不加掩飾的憤怒與焦慮,“武則天對我們這些朝中大臣的整肅,明顯是要斬草除根,我們不能坐以待斃,必須要想辦法反擊。”
一名年長的男子沉聲接道:“崔大人所言甚是,如今形勢已經岌岌可危。鄭太師失守,我們的後路也基本被堵死,隻有奮力一搏,才能尋得生機。不過,此事需得謹慎,若有絲毫不慎,隻會加速我們的覆滅。”
崔大人冷笑一聲:“當然,此事自然要謹慎行事。眼下,我們還有一些舊部與吐蕃使者有聯絡,或許可以從中獲取些助力,隻要能在關鍵時刻牽製住朝廷的力量,或許還有反敗為勝的機會。”
幾人聞言,目光紛紛閃爍,有的露出憂慮,有的則顯出一絲狠厲。此時,另一人壓低聲音說道:“不過,若是要與外敵合作,便等同叛國,此舉無疑是在刀尖上行走,稍有不慎,便是萬劫不複。”
崔大人眼中閃過一絲狠色:“事到如今,還有什麼比我們現在的處境更危險的?武則天不死,我們終將難逃一死。與其束手待斃,不如拚死一搏,或許還能扭轉乾坤。”
他的話語中充滿了決絕之意,眾人沉默片刻,最終紛紛點頭。寒風呼嘯而過,院落中的燭火劇烈搖晃,仿佛在昭示著即將來臨的風暴。
與此同時,承天宮內的書案前,上官婉兒輕輕將一卷密報呈遞到武則天手中,神色略顯嚴肅。武則天展開密報,迅速瀏覽著其中的內容,眼中透出一絲冷意。
“娘娘,情報顯示,鄭太師的舊部與長安城內的幾位權貴暗中頻繁來往,似乎在謀劃某些不軌之事,甚至有跡象表明他們可能與吐蕃使者有接觸。”上官婉兒低聲稟報道。
武則天將密報放在一旁,緩緩站起身,目光中閃爍著冷峻的光芒:“這些人果然不甘心坐以待斃。既然如此,朕就要讓他們知道,任何陰謀詭計在朕麵前都不過是螳臂當車,自取滅亡。”
她走到窗前,凝視著夜色下的長安城,寒風吹動她的衣襟,發出輕微的聲響。她心中已然做出決斷,無論這些人如何暗中勾結,她都不會給他們任何可乘之機。她轉身對上官婉兒說道:“傳朕旨意,命狄仁傑全權負責此案的調查,務必將所有涉案之人一網打儘。同時,暗中監視長安城內的動向,任何風吹草動都要及時彙報。”
上官婉兒拱手應道:“婉兒明白,一定不負娘娘所托。”
與此同時,在邊疆,薛懷義與李君羨正在緊鑼密鼓地部署防禦。吐蕃的殘部雖然已被擊退,但依舊不肯善罷甘休,時常派出小股騎兵騷擾邊境,試圖尋找突破口。薛懷義站在邊境的高台上,遠眺著對麵的敵營,目光中滿是警惕與決心。
“李將軍,吐蕃殘部不肯退兵,顯然是想等待機會再度進犯。我們必須嚴防死守,絕不可讓他們有任何可乘之機。”薛懷義沉聲道。
李君羨點頭,神情同樣嚴峻:“薛將軍所言極是。末將已經派人加固各處防禦,同時加強了巡邏隊伍,確保敵人無法輕易得逞。”
薛懷義微微頷首,隨後語氣中帶著幾分堅毅:“這些吐蕃人以為我們大唐邊疆虛弱,才敢屢次挑釁。今日我等在此,定要讓他們明白,大唐疆土不容侵犯,任何膽敢覬覦者,必將付出代價!”
夜色逐漸深沉,邊疆的營地中火光點點,將士們整裝待發,時刻準備應對敵人的騷擾。在寒冷的冬夜中,薛懷義與李君羨並肩站在高處,心中隻有一個信念——無論如何,他們都必須守護好大唐的邊疆,不讓敵人踏入一步。
而在長安城內,狄仁傑接到武則天的密令後,立刻展開了行動。他親自率領大理寺的侍衛,秘密調查鄭太師舊部的行蹤。狄仁傑深知,這些人背後的關係錯綜複雜,稍有不慎便可能打草驚蛇,因此每一步都走得極為小心謹慎。
狄仁傑帶著幾名心腹,來到一處偏僻的巷子。這是情報中提到的幾位權貴密會的地點,他示意手下安靜潛伏,自己則隱在陰影中,觀察著四周的動靜。不久之後,幾名身影鬼鬼祟祟地進入了巷子深處,狄仁傑目光一凝,輕聲道:“準備行動。”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