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決賽g1是極具顛覆性的,在nba總決賽的曆史上,從來沒有任何球隊會如此瘋狂的出手三分。
這無比的離經叛道,要知道就在幾年前,底特律活塞與聖安東尼奧馬刺在總決賽交手時,底特律活塞場均隻投11個三分,馬刺場均投148個三分。
僅僅過了三個賽季,勇士上一場的三分出手數已經是這個數字的兩倍還多。
事實上,奧蘭多魔術在對陣紐約尼克斯時就想過用三分球去解決問題。
問題在於,當空間被拉開後,tac依然無法殺死比賽。
魔術隊已經用極致的空間幫麥迪掰開了尼克斯的雙腿,可第四節你自己變得疲軟,彆人就是直接一字馬也無濟於事。
羅傑不存在這種問題,他的攻堅能力足以在空間被拉開後將尼克斯完全摧毀。
德維恩韋德第四節的防守已經儘力了,他奉獻了自己全部的力量。可相較於肖恩巴蒂爾,他不過是把防守從50分提升到了60分。
而60分的防守在羅傑麵前也隻是剛剛及格,遠達不到限製他的程度。
事實上,單個球員在防守端給予羅傑的壓力可能頂多也就70分。
在羅傑的職業生涯中,大概隻有三個人在單防層麵曾達到過這個級彆。
一個是全力防守時的邁克爾喬丹,一個是ok時期的科比,還有一個是允許上手規則下的巔峰羅恩阿泰斯特。
給羅傑的防守壓力想突破70分,這就不是單個個體球員能做到的事情了。
尼克斯輸掉g1後,也有不少紐約媒體認為這隻是勇士手感好。
勇士隊在常規賽和季後賽中總都有那麼一些比賽,能靠著出色的三分手感輕鬆摧毀對手。
但這種手感往往不可能一直延續,在對抗激烈的總決賽中更是不可能。
隨著肉搏加劇,手感下滑,勇士的遠投早晚會啞火。
這是事實,勇士隊不可能場場都有出色的手感。
任何在二十一世紀初直接照搬小球策略的想法都是愚蠢的。
因為這個時代的角色球員沒有那麼強的三分能力,這個時代的對抗尺度也不利於保持手感。
現在的球迷很難想象,20年後的籃球,和姚明一樣高的球員居然會拖著麻杆一樣的身材施展胯下運球和三分。
而球員體重的變化趨勢,也代表著對抗強度的變化趨勢。20年後的籃球不需要那麼強的對抗,更需要全麵的技術和出色的投射能力。
現在籃球的環境中,對抗更激烈,節奏更慢,更不利於三分投籃。
可這不代表三分球就無法發揮威力。
在二十一世紀初照搬小球策略的想法是愚蠢的,但在黑暗防守時代後依然藐視三分和空間的想法也是愚蠢的。
勇士靠三分球拿到了一場勝利,這是實打實的優勢。
係列賽g2,紐約尼克斯馬上在主場扳回一城。
就和人們預測的一樣,尼克斯用激烈的對抗扼殺了勇士隊的手感,德維恩韋德和kg的中遠距離也頻頻命中,而當他倆在中距離拉開後,姚明可以不費吹灰之力的稱霸籃下。
有多不費吹灰之力呢?姚明這場比賽單場9中9。繼羅傑之後,連續第二場有中國球員創造了nba總決賽記錄。
這是nba總決賽曆史上所有單場百分百命中率中,出手和命中最多的記錄。
這是一場典型的尼克斯式勝利,這是蘭尼威爾肯斯預想中尼克斯最好的樣子。
韋德、kg和姚明,每個人都發揮出了他們的長處。
但蘭尼威爾肯斯並沒有在贏球後大放厥詞,反而發言非常謹慎。
“我覺得我們找到了贏球的辦法,我們不會讓係列賽在米申灣結束,我們不會讓這變成尼克斯本賽季的最後一個主場比賽。我愛釣魚,但我不喜歡海釣,更不愛在西海岸海釣。”
蘭尼威爾肯斯的話既有底氣又沒底氣。
他說球隊找到了贏球的辦法,但最高訴求也僅僅隻是彆死在米申灣而已。
德維恩韋德顯然比他自信得多。
“你知道,就像重量級拳擊。羅傑的刺拳先打中了我們,但我們的迎擊後手更加可怕。後手拳打中後,我們會趁著羅傑眩暈時打出直接終結比賽的組合拳。”
韋德這麼自信,是因為他還年輕,他對“複仇”這件事抱著近乎天真的幻想。
在他看來,像體育勵誌電影中那樣的先輸後贏似乎是注定的事情。
而蘭尼威爾肯斯這麼小心謹慎,是因為他和羅傑一起拿過三個冠軍,他清楚那個家夥有多難以被擊敗。
今天的比賽還有一個令人津津樂道的細節,那就是年來一直屬於斯派克李的座位居然真的空了出來。
在過去的很多年中,斯派克李一年至少會有50個晚上待在麥迪遜廣場花園,他在季後賽幾乎從不缺席,更彆說總決賽了。
可今晚,斯派克李真的沒有出現在場邊。
此前,人們一致覺得斯派克李說羅傑退役之前他都不會再去麥迪遜廣場花園是氣話,認為他會在g2繼續出現在場邊為尼克斯加油呐喊。
但當他缺席總決賽後,人們才知道他被刺痛得有多深。
斯派克李會後悔嗎?畢竟今晚尼克斯贏得了勝利。
亦或是說,他獲得了一次躲避失望的機會?因為他不再錯付期望。
g3,當比賽回到米申灣,斯派克李不去看球的選擇顯得無比明智。
事實證明,他沒有浪費時間在一件注定失望的事情上。
g3的前三節,尼克斯一直占據著微弱優勢。
可第四節,馬特巴恩斯卻用三記三分球將尼克斯完全顛覆。
勇士不可能場場都全隊手感出色,但偶爾一個人手感出眾是可能出現的。
當然,這也和尼克斯隊的防守策略有關。
第四節,凱文加內特將注意力完全放在了羅傑身上,就賭勇士四號位不可能命中三分,這讓馬特巴恩斯獲得了大量機會。
馬特巴恩斯此前三節的三分球就已經3中2,他手感很不錯,隻不過樣本太小導致尼克斯完全沒有在意。
第四節在獲得大量機會後,馬特巴恩斯立刻狠狠的懲罰了狼王。
這個曾經在訓練場上被主教練怒噴“你練投籃根本屁用沒有”的家夥,現如今卻在總決賽的舞台上單場命中了5記三分球。
雖然第四節德維恩韋德上演了一個日後之後賈莫蘭特才能複製的,足以讓勇士球迷都為之歡呼的折疊拉杆背扣,但這樣的精彩場麵並不足拯救比賽。
比賽結束後,凱文加內特直接砸飛了籃球。
這場比賽完全顛覆了他對籃球的認知,他不敢相信馬特巴恩斯這樣的球員居然能從自己腦袋頂上搶走勝利。
放在從前,馬特巴恩斯是不可能在凱文加內特這種級彆的球星頭上有任何作為。
你可以說,三分球縮小了普通球員與球星之間的差距。
一旦某個角色球員三分手感出色,他也可以讓球星難堪。
這場比賽也讓全聯盟所有非明星側翼都找到了進化的目標。
當一個側翼既會三分又會防守且不占球權的時候,他簡直是全聯盟所有球隊都渴望擁有的角色。
這樣的側翼也許無法成為明星,但絕對不用擔心找不到工作。
2比1,紐約尼克斯在米申灣的第一場就遭遇困難。
g4,紐約人的客場噩夢還在繼續。這一晚,德維恩韋德打出了一場極其醜陋的比賽。
他全場拿下23分,可其中有11分是靠著罰球拿到的。
全場比賽,韋德的運動戰命中率隻有31。
他的衝擊力很強,但金州勇士的集體收縮大大限製了他的殺傷力,而尼克斯在三分線外並沒有太多可以回應的手段,這讓勇士隊的收縮更加堅決。
在原本時間線的2006年,韋德可以靠持續不斷的衝擊去贏球,如人們所知,那一年總決賽熱火和小牛罰球數的對比是207比155,其中韋德一個人就占了97次罰球。當韋德開始加速時,本內特薩爾瓦托總會在籃板背後叼著哨子為熱火3號保駕護航。
誠然,小牛對韋德的那些動作確實都是犯規動作,可真正不公平的地方在於,同樣的動作發生在小牛球員身上,裁判卻不一定會吹,那一輪比賽裁判的尺度平衡存在很大問題。
而這種不平衡的問題絕不可能發生在羅傑這個聯盟第一人身上。
無法輕鬆獲得哨子,每一球還必須得往人堆裡鑽的韋德進攻效率大跌。
當然,因為勇士的進攻打得也相對一般,所以紐約尼克斯一直沒有落後太多。
可那幾分的分差卻一直無法填補,這讓紐約球迷心急如焚。
勇士在這個晚上將他們真正的基本盤做到了最好,他們每一回合的防守都無比積極。
一支喜歡跳投的球隊在手感不夠好的時候還能做什麼,決定了這支球隊最終能達到的高度。
當尼克斯無法在三分線外打痛勇士時,勇士的鋒線夾擊策略足以讓姚明和kg落入到奧拉朱旺曾經的噩夢中。
確切的說,是更可怕的噩夢。
奧拉朱旺麵對西雅圖超音速的鋒線夾擊時,聯盟還不允許聯防。這意味著,大夢起碼可以舒舒服服的先接到球。
而在聯防時代,kg和姚明在低位連接球這一步都困難重重。
馬庫斯坎比或者迪肯貝穆托姆博永遠死死纏繞姚明,斯蒂芬傑克遜和馬特巴恩斯則永遠站在kg和姚明之間。
nba的規則進化一直致力於把聚光燈從內線移到外線,從大個子移到後衛身上。大衛斯特恩唾棄沉悶的防守和慢節奏的低位單挑,希望比賽出現更多的攻框和衝擊。
大衛斯特恩的改革成功了,所以尼克斯舉步維艱。
尼克斯也有屬於自己的明星後衛,隻可惜,他今天拯救不了球隊。
最終,金州勇士在主場以93比88拿到賽點,總比分3比1。
比賽結束時,德維恩韋德雙手叉腰,表情呆滯。
他以為尼克斯的後手反擊打暈了羅傑,等待他的將是勝利。
可羅傑的抗擊打能力顯然超出預期。
羅傑硬吃了那一拳,可紋絲不動,然後更賣力的開始反擊。
這場比賽打完,邁克布林說出了他對局勢的解讀。
“紐約尼克斯就像一輛華麗的,經典的,90年代的f1方程式冠軍賽車。可和一輛現代的f1賽車比起來,他們明顯落伍了。他們需要更多的三分,但他們沒有。他們需要更多可以從外線接球發起進攻的人,但他們沒有。他們就像《奪寶奇兵》裡的黑衣刀客,他也許真的很厲害,但印第安納瓊斯博士隻用一發左輪就搞定了拿大刀的他。”
這大概是第一次,人們會產生一種“兩支不同時代的球隊在相互比賽”的感覺。
因為這是nba最特殊的時期,大多數時候,一個版本都要持續很多年才會慢慢演變。
可從聯盟允許聯防讓比賽進入黑暗防守時代開始到現在,才不到五年時間。
短短的時間裡,聯盟已經經曆了以往十幾年才出現的版本更迭。
於是,一些球隊開始擁抱並接受新規則,而一些球隊還在固執的按照老舊的思路進行比賽。
勇士和尼克斯恰恰是新老兩派最高水平的代表。
靠著韋德、kg和姚明的硬實力,尼克斯依然可以稱霸東部,可以輕輕鬆鬆的殺入總決賽。
但想戰勝勇士?他們根本無從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