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個月後,沈眉莊成功生下一個女兒。
和弘晦一樣,沈眉莊和甄嬛一起懇請烏那希給孩子取了名。
烏那希很頭疼,她最害怕的就是寫文。
在她遇到心願係統之前,她沒事就看小說。
曾經也試圖嘗試過自己動筆寫。
出師未捷的卡在了取名那裡。
從書名到人名,成功勸退了她對於小說的熱忱。
給弘晦取名的時候,她用了諧音梗,但……
她低頭看著懷裡柔柔嫩嫩的小姑娘,隻覺得頭大。
但下一秒她就不頭疼了。
沈眉莊閨女的名字,那還用她來想嗎?
原劇裡本來就有,她直接拿來用就行了。
於是她胸有成竹:“本宮希望她日後能夠溫和從容,歲月靜好,就叫她靜和吧!”
甄嬛琢磨了一下,很是高興的謝恩:“臣妾多謝皇後娘娘賜名,靜和日後一定會如皇後娘娘期盼的那樣。”
被烏那希剝奪了兩次取名權的胤禛很是不開心。
但他也沒駁了烏那希的麵子,隻期盼的看著甄嬛。
心裡想著若是日後他的莞莞也給他生了孩子。
那他堅決不會再讓烏那希越俎代庖的!
胤禛一直等啊等!
等到了弘曆帶著人從海外歸來都沒能等到延禧宮再次傳來喜訊。
胤禛坐在朝堂上看著人高馬大的兒子,心裡的危機感不斷湧現。
“兒臣給皇阿瑪請安,皇阿瑪萬福金安。”弘曆規規矩矩的給胤禛行了禮。
他這次回來成長了許多,也意識到了大清的問題,皇家的問題。
他迫不及待的想要改變,可他如今還隻是一個太子。
弘曆著急,胤褆和胤礽幾個叔叔輩的比他更急。
他們都等不到下朝後去和胤禛商量,直接就當著文武百官的麵說了要跟大清借兵出征外出打地盤的想法。
胤禛倒不是不願意拿點錢派點人把這些兄弟們打發出去。
但問題是朝廷根本沒錢。
就連支持一個王爺出征的錢都沒有,更彆說同時這麼多個了。
好在胤褆幾人也沒有完全把希望放在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