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思變。”
“尤其是他們為了成為官員,努力考科舉,越是壓抑,等到他們真正考上,成為官員後,一旦釋放這種壓力,就會變得,極度過分!”
他停頓片刻,說道:“就像是那句名言,三年清縣令,十萬雪花銀!”
“到時候彆說,忠君愛國,如果君主可以賣個好的籌碼,他們會毫不猶豫的,將君主也給賣掉了!”
“陛下,您難道指望,一群被壓抑都快瘋了的人,在掌握權力之後,還會是正常人嗎?”
朱元璋聽罷這話,自然也是知道考科舉的難度和壓抑。
他看向任以虛,細細回想著任以虛的話語。
有才學有野心的年輕官員,未必可靠。
但是那沒本事的官員們,就一定可靠嘛?
沒本事的官員們,似乎更加禍害。
朱元璋不由得回想起來元朝,很多沒本事的元朝官員,更禍害百姓。
反而是有能力的元朝官員,不會過度壓榨百姓,因為他們知道,壓榨到什麼程度,百姓是必反的,所以有分寸。
元朝就是因為太多廢物官員,才導致天下起義軍群起攻之,最終滅亡的。
這下子,朱元璋徹底動容了!
他想著,依靠四書五經來選擇人才,好像真的沒什麼好處。
除去壓製人才,圈禁人才能力之外,毫無作用,還不如選擇正確引導人才,讓其發揮才能。
想到這裡,朱元璋便暫時打消了,用四書五經,作為科舉選題的心思了!
官員群體中,人才太多,不合適。
因為人才們,會更迫切,想要上位!
這些人才,會不斷衝擊無能的上官,會不顧一切的,將沒有本事上級官員們拉下來,從而會導致朝廷內鬥不斷。
比如現在江浙文官和淮西武將的鬥爭,劉伯溫被淮西武將群體不滿等等。
雙方都有能力,但是雙方看對方都不爽,各種鬥爭一直存在著。
而官員群體中,人才太少,全都是庸才,也不合適。
這批庸才上來之後,全部心思都在怎麼貪汙,怎麼權力鬥爭,怎麼往上爬這上麵!
這樣的一群人,又怎麼可能真正治理好天下。
且一旦這樣的環境固化之後,天下更替就來了。
當年的劉伯溫,何等有才,在元庭為官的時刻,被各種庸才官員製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