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現在所處的這片大陸,還有很多寶藏,沒有開發出來,與其便宜了外邦,倒不如我們自己照單全收,俗話說得好,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相信陛下也有過這方麵的考量,在下此番,不過是將其點了出來。”
在任以虛的循循善誘之下,這種方式由不得朱元璋不動心啊。
任以虛說完之後,便微笑著靜站在原地,等待著朱元璋的思考結果。
說實在的,朱元璋似乎也是真的心動了。
任以虛描繪的這個,詳略得當的殖民計劃,對他的吸引力很強,哪一個開國君主,不希望自己的江山社稷,萬古流芳?
不希望自己的子孫萬代,享用不儘?
隻是苦於沒有恰當的時機和謀略罷了。
眼下任以虛的計策,就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殖民地可以作為一種外擴領土的手段,或許一時半會兒看不到收益,但時間一長,就慢慢根深蒂固了。
到時候,周邊勢力或國家反應過來了,也為時已晚。
老朱現在雖然認可了任以虛的計謀,卻對任以虛輔佐的對象很不滿意。
這裡麵有很大區彆,雖然燕王也是他的兒子,但和太子朱標一比,就差很多了。
到底二人之間有什麼貓膩,誰也說不清楚。
更何況,調兵權一旦放出的話,燕王第二天就造反,這種可能性,也不是一點沒有。
太多的曆史案例,都證明了這一點,父子相殘,反目成仇,數不勝數。
隻有真正坐在了皇帝的寶座上麵,他才深深明白這一點,也十分抵觸這一切的發生。
最是無情帝王家,此言絕非浪得虛名。
作為當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深知自己身邊的親朋好友,隻要尋求到可以踏足權力巔峰的契機,什麼事情,都是能夠乾出來的。
哪怕現在表現的一團和氣,但,那都是被他的氣場所壓製的結果,不敢當麵表現出來罷了。
“如果真這麼大好處的話,那咱大明自然可以興兵討伐,打下一塊殖民地,作為根據點逐步發展,壓根不用朱棣這個藩王動手。”
念此,朱元璋話鋒一轉,麵無表情的看向任以虛:“任掌櫃對燕王獻此計策?是何居心?”
歸根到底,朱元璋還是怕任以虛被朱棣拉攏了。
在朱元璋看來,任以虛是朱標的第一謀臣,對大明日後發展有著極大裨益。
現在和朱棣成為一家人了,這就讓人有些皺眉,因為指不定,要搞出什麼幺蛾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