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都不是巧合這麼簡單。
他的目光落在雌雄劍上,臉色變化不定。
莫非,這是一語成讖了。
不論結果如何,小公主當自己的徒弟是沒跑了。
再有問題,做師父的會替她兜住。
李靈運平複心情,隨後看向朱平安。
“我這徒兒的姓名,師弟可曾有眉目了。”
朱平安聞言點頭:“就叫宜靜,隻希望這孩子一輩子能風平浪靜的就好。”
“朱宜靜。”
李靈運看著小公主,喊了一句“朱宜靜”。
那小丫頭立刻就把眼睛閉上,就像是聽懂了一樣。
李靈運想著要儘快教導小徒弟。
可這孩子畢竟剛生出來,暫時什麼都做不了。
所以,他暫時不用頻繁待在金陵,隻要偶爾出現一次,讓小徒弟不至於忘記有他這個師父就好了。
……
小徒弟的出生,他心裡的一顆石頭就算落地了。
朱平安開始召集朝臣,商議對燕家的措施。
李靈運還要等一個結果,然後做好動身前往漠北的準備。
毫無疑問,給燕家人封王已經成了既定之事。
現在朱平安與臣子們討論的,是要如何說服定北軍一同出力伐元。
這中間必然存在利益的讓渡。
否則,燕家人與定北軍完全沒必要趟這灘渾水。
國師府中。
武信侯李從彧來師父這裡串門。
說是串門,同樣與逃難沒有多大的區彆。
因為思州李氏的族人也來金陵了。
得益於李胡率領西南投奔的潑天功勞。
思州李氏如今有一公一侯,在受封的功臣人家裡風頭無兩。
但也這種時候,子嗣眾多的弊端就顯現出來了。
當初李胡全力支持李從彧,這是得到思州李氏上下一致認可的。
如今李胡受封“寧國公”,位極人臣。
可他畢竟年過七旬,而且又是戰場驍將,沒剩下多少活頭。
因此底下的一眾妻妾與子女,就要開始為李胡的後事做準備了,爭取能讓自己多分一點。
其中,最搶手的,莫過於李胡的國公爵位。
誰能世襲,誰的子孫後代就能富貴。
本來,李從彧身為長子長孫,他這一脈是無可爭議的繼承者。
但李從彧自己已經掙出了一份家業。
他現在是武信侯,而且還年輕,將來說不得可以靠著自己的努力成為國公。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