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
李靈運離開了金陵。
他剛走不久,秦王就受到了朱平安的單獨召見。
大殿之內。
朱平安看著下方的秦王,眼底閃過了一抹關切之色。
他稱帝已有六載。
立國時,朱平安膝下不過三子,可以受封的更是隻有長子朱益明和次子朱益順。
經過這數年的耕耘,他後宮中陸續又添了四位皇子。
甚至,朱平安以後還會有更多的皇子。
但太子和秦王,對他而言無疑是最特殊的。
太子出生時,朱平安剛創立明教不久,朱平安對太子的期待,一如他當年對明教的期待一般。
他是家中長子,在自己百年之後,當由他繼承大明的江山。
相比之下。
秦王在朱平安的眼裡,相較於二皇子和秦王的身份,他更像是家裡的幺兒。
而且是自己有所虧欠的幺兒。
他至少還陪過太子一段時日,可是到了秦王這裡,他出生的時候,正趕上朱平安在外麵當反王。
一年到頭不著家,大多時間是由師兄照看。
朱平安心中對他存了彌補之心,所以才打算將坐鎮陪都的差事交給秦王
按照他的設想,秦王一係將世代封於陪都,與漠北的燕王一係形成東西的牽製,共同執掌大明北方的防線。
此為“秦燕相製”。
除此之外,朱平安不打算再對其他皇子封藩了。
皇子守國門是好事,但手握兵權的皇子太多,就會動搖了江山社稷。
頂多就是賜下一個王號虛銜,讓他們可以享受榮華富貴。
秦王心裡本還不踏實,有心想要與他父皇講述自己的經曆。
不過,他到現在也沒弄明白那道血光的來處。
而且他的身上,好像也沒有其他的變化。
於是這件事情就被擱置了。
朱平安先是對著秦王一番噓寒問暖,而後又讓他到自己身旁來,對著輿圖給秦王講述了自己關於陪都的設想。
秦王一聽要遠離父母和大哥,心中自是不舍的。
可是從父皇的神情來看,他似乎是希望自己能去北方就藩的。
但這一去,下次再回金陵就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了。
秦王短暫沉默,開口道:“父皇之命兒臣理應遵從,隻是臨走之前,想要看一眼大哥家的侄兒。”
不久前,太子回朝,沒多久東宮裡就傳來了喜訊。
這也成了朱平安的一大欣慰之事。
如今秦王這話,證明了兄弟倆的情誼不淺,正是朱平安希望看到的模樣。
他點了點頭,應下了秦王之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