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壽辰當日。
李靈運沒有過於聲張。
他個人的慶祝儀式,就是提前捐了一筆銀子到各地義莊,用來布施些粥水接濟食不果腹的人。
權當是請這些人吃了一場席麵。
自己一人的財力,肯定沒法照顧到所有人。
沒吃上的,代表家中尚有餘糧,也就不差他的這頓粥水了。
金陵裡。
這陣子兩位李姓國公陸續回京,而且又經常往國公府走動,不難讓人聯想到,可能是國師府有喜事。
不過,國師從大明立國以來,與他有過交集的臣子,一隻手都數得過來。
基本上非富即貴。
在此之前,不是沒人想過要走國師府的路子,間接獲得皇帝的榮寵。
結果是——
國師不與人計較,但皇帝是走了心的。
凡是動過這種心思的。
最終基本都被趕出了金陵。
而今,國師既然擺明是打算關上門辦喜事,再不懂事湊上去,肯定是罪加一等。
唯有幾個熟人送來了禮物。
當今丞相周瑞安。
書院山長蘇遲。
書院祭酒李陽冰。
……
基本上與李靈運是老交情,所以不用在意外人的眼光。
不止如此。
李靈運還收到了小徒弟的賀禮,是一把描摹著壽桃圖案的劍鞘。
在信中,玉致女俠還講了自己闖蕩江湖的經曆。
住過破敗的山神廟。
闖過陰森的老虎穴。
最後,她甚至還陰差陽錯到了武定城,見到了城外那塊,刻著她師父名字的石刻。
玉致女俠在武定城停了許久,這畫壽桃的本事就是在那裡學的。
她還見到了老邁的張烈。
以故人徒弟的名義,登門拜訪。
如今將贈禮送回來給師父,就又要開始她的旅途了。
李靈運的心緒順著徒弟的簪花小字,好像也在那精彩紛呈的江湖裡走了一遭。
但他清楚。
江湖的苦比樂多。
小徒弟出門一趟,也學會了報喜不報憂。
不過,長大了畢竟是好事。
他放下信紙,忽覺外頭天色已經暗沉,而各府之人都已到場。
……
席間。
李狼這個做徒弟的負責座次,李靈運和大師姐輩分最高,身旁空出了兩個位置。
那是留給朱平安和馬皇後的。
朱平安說過爭取會來,但不一定抽得出時間。
從他們往下,就是李狼和李從彧,以及柳窈和張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