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廷的反應也在桃花仙的意料之中。
這正好又給他們提供了一個挑事的由頭。
雙方直接以狼庭草原作為戰場。
明廷既然選擇下場扶持狼庭,這意味著他們的糧草負擔再次加重。
反觀當今明帝朱平安。
桃花仙料定,他有可能撐不過今年。
一旦朱平安駕崩。
明廷沒有了人王劍的製衡,再次陷入混亂隻是時間問題。
……
大明一方的農事官員顯然也得到了某種授意。
這一年在耕作方麵,選擇了糧食產量最大的方式進行播種和耕作。
不少人親眼見過了大明的鎮國神龍。
知道這是皇帝賜下的雨水。
但是以人力代行天權,不論其初衷如何,終歸是一種倒施逆行,必然是要付出代價的。
太子監理國事,這本身又一次印證了這點。
無數人自發在家中替皇帝祈福。
但陽壽本就是這世上最不可挽回的東西。
朱平安身上的生機逐漸被抽離,悉數化作了雨水,潤澤萬物。
他的生機一日日變得薄弱。
後宮妃嬪與皇子公主,紛紛自發褪去了鮮豔的衣袍,偌大的皇宮都沉浸在哀傷之中。
馬皇後作為枕邊人,最能感受到朱平安的痛苦與掙紮。
可以說,他現在活著的一分一秒不是幸福,不是苟且,而是一種煎熬。
一種活著比死亡還要痛苦的煎熬。
但越是這般,朱平安反而找到了一種坦蕩與平靜。
他覺得,像這樣蠟炬成灰的結果,配得上自己君臨天下的二十七年。
唯獨心裡覺得遺憾的是。
快要死了,師兄卻不在身旁。
自己其實挺舍不得死的,到了他這位置上,一輩子沒有求過長生,到了地下怕是會被其他的開國太祖笑話,說他沒出息。
但朱平安從來都不在意陌生人的看法。
他隻是希望師兄有朝一日知道這事之後,不會後悔,這一生對他的養育。
……
過了秋收,京師內外皆是豐收之喜。
朱平安也放下了人王劍,身上披著赤袍,在龍榻上見過了一眾老臣,妃嬪,子嗣。
諸子之中,唯獨長公主朱宜靜和秦王朱益順不在。
朱平安也不準備特意召他們回來。
反正見不上麵,不費那個功夫。
自己親筆寫了兩封手書,分彆讓人送過去,正所謂見字如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