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勒草原上。
隨著永興帝掃平草原各部,並且派出大軍駐紮,大明已經事實上完成了對鐵勒的占領。
但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
一來,大明維持駐軍的錢糧和耗費,都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若是盛世尚可支撐。
可如果一旦再遇上天象的變故,就很容易陷入如同前元一樣窮兵黷武的泥淖之中。
二來,鐵勒牧族好了傷疤忘了疼,這是天性。
倘若他們真的這般容易,這個問題也不會留到今天。
相同的問題,其實還有狼庭。
這草原上的一東一西兩股勢力,都是大明之前曆朝曆代的心腹大患。
如果沒法在治理上做出創新。
那麼幾代人之後,大明同樣會走上前元的老路。
永興帝在與朝臣商議過後,得到的最終結論竟然是“遷都”。
遷都之後,再以帝王家為首,親自籠絡狼庭與鐵勒的上層,直接對其實行管理,以上治下,參照朝廷當年以宣政院在吐蕃治理的舉措。
這的確是一個不錯的想法。
可是從帝王的角度出發,永興帝自己的根基其實是南方朝臣。
而且,天下初定不久。
倘若貿然進行大規模的遷都活動,對國朝與民力都是一場不小的損耗。
這事情顯然不妥。
至少,要等到國朝徹底穩定下來,國力充足的時候,再做打算。
不過永興帝最終還是采取了籠絡狼庭與鐵勒上層的建議。
但這一次不是以皇帝出麵,而是由燕王府和秦王府這兩大北藩分彆迎娶狼庭和鐵勒公主的做法。
以藩王為媒介,暫時過上一道。
朝廷的注意力則更多落在藩王的身上。
永興帝無法保證秦王府和燕王府的子孫一定不會起異心,而且他也不需要管得那麼遠。
大明遷都是長久之計,將來可能落在太子即位的時期。
自己隻要確保,當這江山交到太子手裡的時候,這兩大藩王不會生亂子就足夠了。
一代皇帝有一代皇帝的征程。
……
昔日桃仙所留的神觀,早在梁國公藍冉屠戮草原的時候,就已經被毀滅殆儘了。
取而代之被供奉的,則是來自漠北的青蛇君。
這青蛇君在解決鼠疫的過程中,起到不小的作用的。
漠北在征服狼庭之後,青蛇君也傳到了狼庭。
而後,朝廷有心將桃花仙的香火抹去,索性順水推舟,將青蛇君給頂上來。
如果一定要信奉神明的話,這青蛇君好歹是自家人,更加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