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靈運明白了金蛇郎君的意思,這是準備讓朝廷出麵乾預。
他沒有拒絕,答應了會代為轉達。
隻不過,李靈運心裡對這事的態度並不樂觀。
當今陛下熙寧帝。
他人如其名,對天下的抱負也如同年號一樣。
熙,光明興盛。
寧,太平安寧。
熙寧帝尚為太子之時,就主持了國朝的農政之事。
如今上位之後致力於農業開墾,重用農院人才,好讓這大明的土地上可以養活更多的人。
這出發點當然是好的。
而且,李靈運知道熙寧帝的另外一大重心,落在準備大明遷都的事宜上。
當朝廷的精力落在北方時,維持南方的穩定就成了一種現實需要。
這一點上,在南方經營多年,而且有著名聲極佳的五陽寺,就成了熙寧帝眼中的一枚重要棋子。
更彆提,時任方丈法海又是一個簡在帝心的聰明人。
他知道熙寧帝熱衷農業。
於是發動五陽寺上下在南方開墾農田,大力耕作,而且如數上交了被皇家赦免的那部分田賦。
李靈運雖然沒有過多關注五陽寺吞並佛門的過程。
但是,如果法海的吞並,本身是將原本可以減免賦稅的僧田,轉化為正常交稅的民田。
那麼這事情落在熙寧帝的眼裡,不僅不是過錯,反而是有功。
基於這點。
金蛇劍君口中的“過失”,在熙寧帝眼裡可能隻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錯誤。
哪怕真的有臣子將事情擺到明麵上。
撐死,不過是讓熙寧帝暫時記上這一筆。
要他暫時騰出精力整治南方,這顯然會影響到朝廷的北方大計。
李靈運站得高,看得更明白些。
不過,金蛇劍君的話,他是會代為轉達的。
至於熙寧帝采納與否。
這就不是自己能決定的了。
……
金蛇劍君得了雲王的許諾,心中稍微安定一些。
他選擇向雲王求救,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畢竟,在今日之前。
五毒教對大明朝廷的態度,其實是一種“聽詔不聽宣”的做法。
尤其是在斬妖的問題上。
大明朝廷下達命令,他們五毒教會全力配合。
但是隻要朝廷不說話。
即便當地的官員有所差遣,五毒教基本上是打太極混過去的。
這與五陽寺的討喜恰恰相反。
所以說,金蛇劍君心裡也沒有多大的底氣。
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