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半個月。
京師熱鬨非凡。
江湖上那些名門大派的掌門,紛紛進京聆聽玉致的講道大會。
不過,這裡是人皇腳下。
如果不拜見熙寧帝,又會顯得他們不守規矩。
可是如果挨個去見,熙寧帝見不過來,所以這本身又是一件特彆矛盾的事情。
但麻煩總得解決。
於是,江湖人士請求專門管理江湖事務的鎮撫司給主意,消息層層往上,送到了李靈運手裡。
李靈運自己也沒有好辦法,乾脆直接去找師叔祖“玉致”。
玉致給了一個簡單粗暴的方案。
那就是請熙寧帝在旁觀禮,而她隻負責講道。
這樣一來,江湖高手既可以聆聽教誨,同樣還能瞻仰龍顏,一舉兩得!
這事情還有一個前提。
那就是玉致身為講道大會的召開者,她本人並不在意喧賓奪主這事。
現在,玉致既然主動提出,擺明是準備將最出風頭的環節讓給侄兒熙寧帝。
這種高風亮節的做法,自是引得熙寧帝龍顏大悅。
他當即下旨,直接專門給玉致又設立了一個“玉致真人”的超品頭銜,作為侄兒對姑母突破的賀禮。
放眼曆朝曆代的公主。
玉致這也算是獨一份的殊榮了。
不僅終身未嫁,而且一直能享受到皇家的榮寵。
今日之前,李靈運覺得這是因為玉致是雨帝唯一的嫡出公主,又是先皇唯一的胞妹,而且活得久,輩分高。
所以她的榮寵是靠熬出來的。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
李靈運恍然大悟,能托生在皇家的,誰還不是人精了。
在討皇帝高興的事情上,玉致才是前輩一樣的人物,而且頗有幾分得天獨厚的意思。
她爹是皇帝,兄長是皇帝,如今侄兒也是皇帝。
這都已經是三味帝皇丸了,揣摩帝心於她而言,絕非難事。
如此一來,最關鍵的問題解決了。
玉致的講道大會如期召開。
……
半年之後,秋收剛過。
榮國公府傳來消息,榮國公重病臥榻,不久於世。
距離榮國公世子被廢已經過去三年多了。
榮國公終日鬱結於心。
能強撐這段時日,也算是不易。
熙寧帝對於這位榮國公的觀感不差。
平心而論,榮國公作為一名襲爵的後輩國公,沒有把前人的馬上功夫丟掉,算是難能可貴。
不過,這並不是他寬宥榮國公世子的理由。
站在熙寧帝的立場上。
為君者,最多就是不主動針對和猜忌,禍福全在臣子個人的言行。
如果有功就賞,有過就罰。
這是朝廷公信的源頭,勳貴的起步點本就比旁人要高。
如果在國法麵前對勳貴還要對其特事特辦,隻會讓國朝變得烏煙瘴氣。
這並不符合熙寧帝的為政之道。
所以,榮國公府的終結,這是維護國朝法度的大勢所趨。
但在細枝末節之處。
熙寧帝倒是不介意就榮國公本人的過往,給予他本人一定的體麵。
於是,榮國公府的親戚,李靈運再次奉詔進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