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都完畢。
國朝的重心完成了北移。
熙寧帝重振朝廷秩序,開始針對舊都金陵進行收尾。
譬如早已放在計劃裡的水師。
水師的大本營設在明州的鎮海,負責巡遊沿海一帶的海患。
國朝如今開支還算富足。
可以支持水師建設,重點卻是在後期的軍備維持。
熙寧帝已經在思考將海貿與水師並舉的策略,從而減小對國庫的負擔。
不過,他又頗具前瞻性的想到,水師壯大可能會壟斷海貿,到時又可能形成一個尾大不掉的問題。
所以這東西還得握在皇族的手裡。
短期之內,水師的建設依舊是利大於弊的,還能掃除近海的匪患,一舉兩得。
……
半年之後。
到了熙寧十九年。
榮國公府落成。
消息傳到錦城,石老夫人立刻帶著闔府老小上路。
錦城的這座國公府是初代榮國公出資修建的,不必收歸朝廷。
隻要拆除部分違製的建築,仍然可以作為祖宅來住。
石老夫人從留下的李氏族人裡,挑了李草芥叔父輩的一位族老“李從達”負責管理國公府。
將來若是他們一家在北平待不下去了。
回到錦城,仍然還有一處下榻的地方可供居住。
做完這些,石老夫人帶著自家的三房一脈,以及厚著臉皮黏上來的大房一脈離去。
李成湖夫婦的糾纏不休,著實讓石老夫人的滿腔怒火無處發泄。
她好幾次想要掀桌子。
可是,自己掀桌子的結果就是國公府立即被廢,現在擁有的一切全部重歸於零。
親兒子李成海同樣有可能受其連累。
這代價太大了。
李成湖和戚氏也不是傻子。
他們固然想要留在錦城作威作福,可是假如沒有了國公府的這個招牌,他們就連吃穿用度都是問題。
指不定,石老夫人這妖婆為了甩掉包袱,在背後使手段,就讓他們夫婦倆不明不白的死了。
那才是真正的得不償失。
與身家性命比起來,臉皮又算得上什麼?
……
一大家子在路上吵吵嚷嚷。
由於帶著家什,足足用了兩個月才到北平。
這一路上的吃喝用度可不是小數目。
如今他們隻守著一座國公府,靠著錦城的一點租子,還有老國公的那筆俸祿,需要維持整個國公府的運轉。
這本身是入不敷出的。
若非榮國公臨終前交給石老夫人一筆壓箱底的銀子,還有韋喜和李挽做師兄弟的每人留下一萬兩的銀票。
不然,國公府賬上的銀子早就見底了。
石老夫人一臉心疼,決意到京師得置辦些產業,不能再坐吃山空。
因為銀子拮據,她如今麵對大房也硬氣了許多。
兔子急了還會咬人。
大房的吃喝拉撒,石老夫人願意掏銀子。
但是,如果再有些額外的花費,譬如戚氏路上遇到點想要的東西,再像從前那樣索要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