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住你說的,從今往後不要踏上這塊土地了。”
慧忍雙手合十:“仙人之恩,慧忍永遠銘記。”
……
隨後,他退回到苦海珠之內,全速趕往天竺。
龍王則站在原地。
他的目光貫穿萬裡之外,正好看到了大明京師的景象。
建武帝的壽數被削。
至於玄皇,則是嘗試靠著他與建武帝的父子關係,好替建武帝分擔一部分的壓力。
這著實談不上明智。
龍王目光悠悠,這時有一道蒼老的身影出現在他身後。
正是五柳。
不同於龍王本在金陵。
五柳他早已隨著書院去了北平,如今卻出現在這。
那就隻有一種可能。
五柳趕在建武帝出事之前,主動離開了北平。
二人一前一後,踏行於高天之上。
“你號稱是最公允無私的神柳。怎麼,如今也想著要置身事外了?”
“老朽以為鎮國神龍需要我的幫助,這才趕來。”
五柳麵上帶著笑容:“龍王莫要說我,既然已經騰出手來,為何不救陛下?”
此話一出,二人同時沉默。
他們各自有其小算盤。
站在鎮國神龍的立場上,他與李靈運共享一份詔書,當初借著大明之力化龍成功。
事成之後,他仍為大明提供庇佑。
這自然不是千秋萬代的,而是講究一個“六世而祧”。
所謂六世,也可以是六帝。
到了建武帝這裡是第五帝,按理說隻要再輪完一帝即可功成身退。
但問題在於——
建武帝的存在,已經讓龍王都產生了一種疑慮。
以這位鎮壓“百妖”,說一不二的個性。
他命裡無子,沒有子嗣可以傳位。
那就隻能寄希望於自身,便有可能謀劃“長生不死”之策。
屆時——
為了能活下去,指不定他真有可能舉國之力,將鎮國神龍給取而代之了。
龍王受限於身份,無法對建武帝出手。
可是出於自保的考慮。
他認為,大明有必要換一個不會威脅到自身存在的帝王。
至於五柳考慮的就更簡單了。
書院打從設院以來,一直保持著“百家爭鳴”的方略。
經過一甲子的發展。
已經形成了自身循環發展的生態。
這也是五柳修行的基礎。
通宵百家之道,直至以此精深道行。
可建武帝登基不久,竟然生出了想讓書院統一思想的主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