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國師這般仙人的品味,弘道帝還是相當期待的,正好也打算賣一個惠而不費的人情給國師。
於是一道聖旨落下。
直接掃平了建立花間樓的一切阻礙。
京師的大人物不知道花間樓背後東家的來曆,可是能讓宮裡親自打招呼的,豈是等閒之輩?
待得花間樓開幕之日。
許多在京師地界,有頭有臉的人物前來捧場。
李靈運化名花間樓主,將自己對於《花間詞賦》的理解,與對劍舞的感悟雜糅到一起。
這算是將韋喜的身後之事發揚光大。
……
一晃眼,五年過去。
弘道二十五年。
皇長子“朱載熙”到了可以立儲的年紀,朝中大臣紛紛啟奏,請求冊封皇長子為太子。
“太子”這個稱呼。
對大明來說已經是一件很久遠的事情了。
大明上一次冊立太子,那還是八十年前,興帝即位時冊封皇長子,也就是後來的農帝為太子。
在那之後,農帝在位二十四年。
他隻培養了皇太孫,但是沒有冊封太子。
等到玄皇和武帝父子的時代。
武帝沒有子嗣,於是冊立了當今陛下為皇太弟。
那同樣不是太子。
好不容易經過弘道帝在位的這二十五年,朝臣們的權力得到了十足的長進。
相較於“奪嫡”的那一撮小人。
“立儲”才是朝臣們穩固自身利益的關鍵。
本來,他們還沒有這麼緊迫的。
這一切很大程度上,是源於二皇子朱載建。
大皇子“朱載熙”的性子內斂,為人稱得上性子忠厚,為人老實。
這樣的性子與人設,堪稱是臣子的最愛。
畢竟,性子忠厚就不會像弘道帝一樣杖責臣子,為人老實就不會想著要奪回權力。
隻等大皇子將來登基,朝臣們立下“君臣共治”的傳統。
這就可以從根本上穩固他們到手的權力,不用再擔心會被皇帝給收回去。
相比之下,二皇子幾乎稱得上是一個年輕版的弘道帝。
除了他沒有那麼沉迷道術。
其餘,諸如斂財,善用權術……弘道帝那些被大臣們忌憚的特點,二皇子全部都學了一半的火候。
這要是讓二皇子上位了。
隻怕,朝臣們的好日子隻會越來越遠。
為此他們沒少把火力集中到二皇子的身上。
弘道帝給二皇子安排差事,放權給他,朝臣們就想儘辦法讓二皇子知難而退。
然而,結果適得其反。
他們不僅沒能阻止二皇子,反倒是將弘道帝的目光給吸引了過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