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靈運半真半假答道:“若是見得太多,你不也嫌我這張臉讓人膩歪,下次就不肯招待我了。”
“也是。”上官未雪不再糾結:“那下回再來,我請你喝彆的茶。”
“好!”
……
二人如同尋常的茶客一樣,離開了四喜茶樓。
就是不知道。
下次再來,又會是何等景象了。
李靈運帶著朱常青,朝著揚州府衙的方向趕去,打算借用他壽王的名頭,替四喜茶樓撐腰。
這下反倒是朱常青不能理解了。
“花師,您方才不讓青兒出示金牌,為何現在又要出手乾預。”
李靈運理所當然道:“我隻是不讚成你用金牌,但你想替人主持公道,我並不反對。”
……
等他們再回京師的時候,前後隻過了三個月的時間。
本來,三個月是遠不足以走完大明的。
可是李靈運認為將這路上的奔波給抹去,就讓三個月變得格外充實。
弘道帝知道了朱常青在揚州的舉動,對他也是大加讚賞。
不過——
隨著海貿的興起,這金錢利益與官場權力的相互滲透,已經成了無可避免的一種態勢。
眼下國朝河清海晏,歌舞升平。
這是弘道帝在位多年帶來的穩定。
不過,一同穩定下來的,還有從弘道初年至今,已經發展並壯大了三十年的海貿新貴,他們的傳承同樣相對穩定。
而且他們通過海貿賺來的銀子,又是弘道帝修建道宮的關鍵。
這是弘道帝好不容易經營出來的局麵。
縱使其中頗有凋敝,但隻要作為締造者的弘道帝仍然允許其存在,這些海貿新貴的地位就穩如泰山。
李靈運看到了大明的凋敝。
他知道,需要一場新的力量來打破現有的格局。
這件事情不能指望弘道帝。
唯有讓他的後來者負責完成了。
……
時光悠悠。
一晃眼,到了弘道四十年。
皇家可謂流年不順。
弘道帝在位的這些年,一共生了七子九女。
其中,皇長子“朱載熙”薨於弘道三十五年。
彼時弘道帝尚有六個皇子在世。
這看上去仍是一片大好局麵。
然而,隨著他這些年道術的精進,原本落在弘道帝身上的某些命數,好像也發生了變化。
在這之前,弘道帝的皇子與皇女隻有過一例夭折的例子。
可是這些年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