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知靈隱寺高僧圓寂。
一時間,錢塘內外不少人前來吊唁。
李仙遊三人在旁幫襯。
按照修緣和尚生前所言,死後不留舍利,也不做肉身佛。
他這一生離不得酒肉葷腥,後人可念他但不可學他。
最終,修緣和尚與曆代高僧一同長眠於靈隱寺。
錢塘縣令出麵,要在西湖之畔,修建一座濟公像,以供後人追憶這位降妖伏魔的聖僧。
等到法事結束。
李仙遊與燕白夫婦麵麵相覷,終究沒忍住歎了口氣。
“大哥,大嫂。下回若是再送故人,隻怕就到了我頭上,不如約定,每十年再聚一次,拉上蟬仙一起。”
“就依照賢弟所言。”
……
虎狼山莊。
連理枝上,比翼鳥一家三口在樹枝中跳躍。
樹下,李靈運與蟬仙背對背。
蟬仙開口道:“你這三魂七魄相已經完成了大半,如今隻餘下三魄未歸。其中,兩魄就落在這比翼鳥的身上,不過我看它們的火候,你怕是還是再等十年。”
李靈運不以為意:“無妨,七魄中的‘雀陰’仍有數十載可盼。我如今九劍在手,已經足以扭轉這世道了。”
蟬仙聞言,目光望向遠處的田壟。
田壟旁。
正有一位教頭模樣的壯漢,教導一群孩童基礎的武藝,他們一個個都在為道分六品而努力。
因為這是一個有望靠著習武長壽的時代。
“你說,假如他們知道你這位一手開創大陰之世的武祖,又開啟了一個對武人而言是末路的大陽之世。”
“他們會不會恨你。”
李靈運聽完隻是眉頭一挑,旋即露出了笑容。
“恨就恨吧。這世道周轉,本就是化陽為陰,化陰為陽,乃是世人之世,不止是武人之世。”
“你又何嘗知道,我早已替這世間,留下了一顆足以令其成長的種子。”
聽到這話,蟬仙立刻掐指一算,目光最終望向了大明京師。
準確地說。
是皇宮的方向。
……
同一時間。
皇宮內。
今日宮內宮外的氣氛緊張,清平帝帶著一群太醫等候在屋外。
因為這是皇後誕子的日子。
清平帝年少登基。
他時刻謹記花師的叮囑,沒有過早破掉自己的童子身。
彼時,攝政的魏王多次提請皇帝立後。
奈何清平帝一直拒絕。
直到清平八年,他才開始第一次的選秀,可是加上皇後之外,宮裡一共隻有四位妃子。
稱得上是大明建國以來,最樸素的一位帝王。
這還沒完。
清平帝立後,封妃,但是哪怕到魏王還政的時候,仍舊沒有與後宮女眷行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