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各派老祖離開劍池,立刻開始整頓各自門派。
那些曾經一度“束之高閣”的核心傳承,如今全部都對門人弟子開放。
而且,他們還親自提供教學。
在江湖末法麵前前。
隻靠一人一派的力量,已經不足以應對了。
因為這是屬於天下武人的末路。
他們在劍池商量一致,並且約定各門派要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多多交流。
一時之間,江湖風氣大為好轉。
前輩提攜後進,晚輩禮讓前輩……
各種一度被廢止的江湖禮儀,如今正在快速恢複,旨在維持住他們共有的這片天地。
而且,還有各派的掌門聯合向京師上表。
想要提請朝廷恢複對“天下五絕”的冊封。
這消息傳到朝堂之上,很快引起了朝臣的一片議論。
大體上,主要分為兩派。
一派讚同,一派反對。
出人意料的是,持讚同意見的朝臣多於反對者。
不過,這些讚同派裡麵,又因為“天下五絕”的具體人選而發生了分歧。
因著朝臣來自不同的地方。
所以他們心中更具傾向性的人選也不同。
譬如蜀地的官員,首選唐門。
江南西麵的官員,首選劍池。
……
武林門派傳承久遠,而且在當地頗有影響力。
不少人打著賣一個人情的想法,而且“天下五絕”重在虛名,本就是一件惠而不費的事情,未嘗不可。
最重要的是。
昔日興帝朝冊封的五絕,最後一位“北俠”也在二十多年前離世。
這也不擔心會發生衝突。
至於反對者。
絕大部分是剛通過科舉的年輕官員。
他們的想法很樸素。
自己十年寒窗,一路披荊斬棘好不容易走到今天。
結果,一群舞刀弄槍的泥腿子,竟然平白就想獲得朝廷的冊封。
憑什麼?
清平帝看著兩派相爭的臣子,早已習慣。
他常年鑽研醫術,調養身心,算得上是大明皇帝裡麵耐心與脾氣最好的。
在位三十五年的時間裡。
清平帝動怒的次數,一隻手都可以數得過來。
他就是朝臣眼中的老好人。
可是經曆過道帝暮年的清洗,也沒人再敢真正小看朱家皇帝,生怕清平帝到了晚年,也學著其祖父道帝搞上那麼一出。
這不是沒有可能的。
畢竟,清平帝雖然不癡迷道術,可是他寵兒子。
保不齊為了給太子將來鋪路,就會做出什麼有違本性的事情。
……
這場圍繞“天下五絕”的商討。
成為了接下來幾個月,朝堂與民間都極其關注的事情。
四喜茶樓。
時過境遷,江水流不再是那個模樣狼狽的小子,如今正是風華正茂的少年。
在上官未雪的調教下,再加之江水流本身的天賦與靈光。
他隻用了七年,就掌握了劍道三品。
再往下,那就不是短期之功了。
江水流現在也不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