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氏在景平侯老夫人跟前長大,見識不凡。
她已想明白。
安陽伯府已被太子盯上了。
且不說太子人品如何,明顯是想破壞吳王與安陽伯府的關係。
安陽伯府正處在奪嫡的風口浪尖上,一個不好就是萬劫不複。
二房一直以來,總是受大房與三房的排擠。
二爺寧明河,一直是七品小官升不上去,就是被大房寧明江所壓製。
老伯爺去世,剛剛出服。
嫡母與大房就想把二房分出去,連個臉麵都不想維持了,二房自然也不可能與他們共患難!
本想等兒女親事定下再搬。
眼下發生這樣的變故,方氏隻想儘快搬出去,免得被大房埋坑裡去。
分家之事拖了這麼久。
主要就是搬不搬,何時搬的問題,家產早已分完了。
二房庶出,隻得一處宅子,離伯府還挺遠。
再有郊外一處莊子。
這還是老伯爺在時,特意說明的,明麵上二房沒有掙錢營生,光靠二爺俸祿肯定會餓死。
方氏嫁妝,那是她的私產。
還有就是分了三千兩銀子。
再無其它東西,更彆說金銀財寶、古董字畫與鋪麵什麼的。
要知道,伯府明麵上的商鋪至少有十幾處。
寧家族人為此私底下就議論紛紛,都說安陽伯做的不地道。
但伯府勢大,二房勢小。
沒人會跳出來得罪伯府。
還是景平侯府出麵,伯府這才不情不願地增加了一個鋪麵,以及一萬兩銀子。
目前伯府公賬上的銀子,至少有幾十萬兩。
按大齊爵府分家的慣例。
公賬上六層銀子屬於承爵的大房。剩下四層中,六層是三房的,因為是嫡出。
餘下的,由庶子平分。
伯府庶出隻有二房這一家,怎麼算都應該有幾萬兩銀子。
但老夫人與大房就是不願分,二房這才拖著不搬走,一直僵持著。
直到方氏從菩濟寺回來。
反正也不指望老夫人與大房能鬆口,就當是破財免災,趕緊搬吧!
看到二房終於搬走了,老夫人與大房是高興不已,三房卻暗罵二房沒出息。
三房還想讓二房頂在前頭。
得罪人的事讓二房做,他們好多撈好處,小算盤打得響。
其實。
老伯爺在世時,私底下曾給二房十萬兩銀子。
他老人家早看通透了,知道自己死後,二房得不了什麼好處。
除了田產莊子鋪麵不動產。
還有古董字畫家具首飾等等,這部分也是一大筆財產。
但二房沒有分到。
隻有原來二房正用著的物件,才讓搬走。
對此。
族老們也頗有微詞。
隻是,如今二房主動搬走,族裡自然也不會多管。安陽伯府分家之事,這才算告一段落。
方氏在臨走前的那個晚上。
還特意去大房,給伯夫人趙氏提了醒,讓她好好看住大姑娘。
雖然不想被奪嫡波及。
但好歹同一個祖宗,二房也不想伯府真的出事。
誰知!
趙氏陰陽怪氣地指責方氏,說她是因為分家心有怨念,故意汙蔑大侄女。
方氏受了一肚子氣回來。
第二天。
二房毫不拖泥帶水地搬離,再不想與伯府有什麼瓜葛。
除了年節送禮,初一十五給老夫人請安外。
再不與大房三房往來。
雖說伯夫人趙氏斥責了方氏一通,但她身為伯夫人,自然不是真的沒腦子。
她私底下派人去查了。
果真查出寧菲菲與太子私會,又急又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