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究,魯王還是接見了金順!
金順送上禮單,隨後請魯王屏退左右。
魯王是做大事的人,魄力過人。他沒有絲毫猶豫,隻是微微一笑,便命殿內的太監宮女退下。
金順又看向坐在一旁的相國。
“魯國沒有事情是相國不能知道的。”魯王給予相國毫無保留的支持。
金順聽後,衝相國拱手致歉。
相國還禮!
上前幾步,金順緩緩開口,開始複述起太子的囑咐。
等到說完,魯王同相國對視一眼,皆是滿臉的震驚。
太子的思路,著實讓他們大開眼界。
不過太子遠在千裡之外,自然不清楚這些,他現在的注意力,放在明年的預算上。
托太子的福,內閣今年又多出了幾百萬的銀兩,所以明年各衙門的預算,也就寬裕許多。
太子讓內務府抄送一份送到東宮,然後將自己關在書房,看得十分仔細。
看完後,太子認為隻能用四個字來形容:
漏洞百出!
於是,第一次的禦前討論時,太子搶了內務府的本職工作,開始主動發難。
以工部為例!
工部列出明年的預算有一千四百萬,其中有六百萬,是用來整修六省治所的城牆。
大項下麵有小項,小項下麵也列出了許多明細。不過後麵的數據,太子認定是工部的官員拍腦袋填上去的。
例如,青磚的消耗。
六座城池,不但耗費的青磚數量差不多,就連單價也一樣。
太子覺得有些奇怪,難道六座城池的損壞程度都差不多?
而且,西原並不生產青磚,西原的青磚幾乎全部來自於山南。
可為何運輸的距離不同,青磚的價格確是一樣?
戶部的官員無法解答,工部的官員也隻能保持沉默。
類似的例子實在是太多,就不在此處一一列舉。
總之,一整日的時間,都隻有太子的聲音在乾清宮內回響。
等到太子合上預算,就連內閣的幾位學士都覺得有些理虧,態度端正的表示會立刻核實,然後儘快做出調整。
大部分的時間,皇帝的目光都落在太子的身上。
看著帝國未來的繼承人侃侃而談,皇帝滿臉的欣慰。
至於內務府的諸位紅衣太監,更是是心服口服。
包括李鳳陽!
審了那麼多年的預算,原以為好歹也算是經驗豐富、勞苦功高,沒想到連基本的要點都沒有抓住。
諸位大佬走出乾清宮,早已是華燈初上。
平郡王與劉總管跟在太子身後,默默的朝銅輦走去。
“老劉!”